[发明专利]一种新风、空气净化两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71015.8 | 申请日: | 201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涛 |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8;F24F11/00;B01D53/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空气净化 两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及空气净化两用系统,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过敏原、室内的PM2.5等,同时还可以解决由于装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问题,但普通空气净化系统只能保证在室内将空气循环净化,容易造成低氧环境,另外过滤型的空气净化器需要频繁更换耗材,无耗材空气净化器往往去除甲醛、苯等化学污染物效果不明显。新风系统能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过滤、杀毒,也能直接排出室内污染物,但由于需要安装复杂的管道系统,占用较多层高,或者需要在外墙上开孔,与很多地区住宅外墙不允许开孔的规定冲突,因此其使用环境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的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不能根据室内外空气质量情况实时调整净化方式,要么系统过度运行,浪费能源,要么不能做到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环境;二是能同时做到增氧的系统比较少。而现有的家用增氧机,一般不能将富氮气体排出室外,因此长时间使用有造成低氧环境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力求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空气净化两用系统,并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实现生产及安装的标准化及配件的通用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及增氧功能的简易新风系统,包括可以安装在窗户上的固定构架,多个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组合的进、排气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富氧发生模块,光触媒模块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上述系统也可以很方便地适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或者工业气体的处理。
上述系统可以成为独立的空气净化器,也可以安装在窗户上成为新风处理系统。
因为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空气质量和温度,所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编程选择是从室内还是室外或者按照一定比例从室内外同时进气。也可以设定为往外直接排气。同时根据空气监测的结果选择参与空气净化过程的模块。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提醒使用者在室外空气质量变差、或者湿度太大、温度与设定相差太大时关闭其他窗户,提醒使用者在室外空气质量好、空气湿度较小,温度与设定相近时开窗通风;设置每天定时开关机或者设置每天通风的次数和时长;通过家庭无线网实现手机APP控制;两个系统或与其他设备配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剖面图;
图2为进、排气模块;
图3为空气净化模块;
图4为富氧发生模块;
图5为光触媒模块;
图6为本发明全部模块的净化功能启动时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仅开启第一级净化时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往室外排气时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安装在窗扇处的示意图;
图10为室内使用时的一种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通过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新风、空气净化两用系统包括:进、排气模块1,空气净化模块2,富氧发生模块3,光触媒模块4,智能控制系统在附图中仅标识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传感器可能的位置,其控制逻辑在后面进行描述。各模块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也可以将数个功能整合进单个涡轮风扇中。
进、排气模块1外围设置有可能具备反光功能的保温隔音层6,内部设置有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传感器21、22,分隔内外空气的保温、防噪声隔断23,可以根据控制模块的命令活动的进气控制闸24,可反复清洗的除尘除臭滤网25,可拆卸的电子除湿滤网26,可正反转控制进气或者排气的轴流风扇27。模块壳体及各主要元件围绕中轴7设置,在顶部有空气通道8。中轴71根据需要可以固定在窗、墙或者净化器底座上。
空气净化模块2外围设置有可能具备反光功能的保温隔音层6,主要元件也是围绕中轴7设置,上下均有空气通道8。安装在中轴7上的电机5负责驱动扇叶31、空气净化滤网32组成的涡轮风扇,并且可以控制整个涡轮风扇贴近或者离开固定在中轴上的密封板9。空气净化模块除过滤式外,也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更换滤网种类或者采用复合滤网以便针对不同地区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为静电除尘、负离子发生器等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涛,未经陈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1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