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63338.2 | 申请日: | 2015-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8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吴华;田浩;赵世奇;孙雯玉;吴甜;忻舟;马艳军;吕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通过应用终端输入的输入信息;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获取用户的意图信息,并根据意图信息将输入信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交互服务子系统;接收至少一个交互服务子系统返回的返回结果;以及按照预设的决策策略根据返回结果生成用户返回结果,并将用户返回结果提供至用户。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人机交互系统从工具化转变为拟人化,通过聊天、搜索等服务让用户在智能交互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悦的交互体验。并从关键词形式的搜索改进为基于自然语言的搜索,用户可以使用灵活自如的自然语言来表达需求,多轮的交互过程更接近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日趋智能化。目前,传统的搜索引擎的交互方式是用户输入搜索关键字,搜索引擎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搜索结果,并按照相关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用户可浏览和点击搜索结果,并从中选择感兴趣或有需求的信息和内容。其中,有的搜索引擎利用了框计算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框计算技术主要是搜索引擎针对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词直接提供结果或者服务。例如: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北京天气”、“人民币美元汇率”、“五一放假”等关键字,都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的最顶端展现结果。而知识图谱技术旨在将与用户需求相关的知识组织并展现成一张“知识图”,以满足用户对背景知识的需求以及延伸的需求。例如搜索“刘德华”,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搜索引擎可展现刘德华的身高、生日、影视作品等背景知识,以及“张学友”、“朱丽倩”等其他相关人物。
另外,有的搜索系统还可以基于自然语言,通过与用户进行交互问答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的资源。例如:在智能手机端,用户可以通过如:苹果siri、谷歌google now、百度语音助手等移动应用来获取所需资源。上述应用主要通过语音作为载体,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向系统发出本地服务、网上搜索等指令,并以语音播报的形式向用户反馈结果。
此外,用户还可以向深度问答系统提问,获得相应的答案。例如“黄河流经哪几个省”、“英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等。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前系统只能用于回答现有知识库中已存在的简单问题,而对于复杂度较高、时效性强、与用户主观观点相关的深度问题等,则很难做出有效回答。对于基于自然语言的搜索系统,在当前话题结束后,系统需要继续等待用户提出的下一个话题,然后再进行回答。由于缺乏话题之间的关联的信息,系统无法主动地延续或者引导出新的话题,无法像人与人之间那样进行持续地交互,缺乏主动性和联想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该方法能够基于自然语言进行多轮交互及搜索,将人机交互系统从工具化转变为拟人化的智能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法,包括:接收用户通过应用终端输入的输入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输入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意图信息,并根据所述意图信息将所述输入信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交互服务子系统;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交互服务子系统返回的返回结果;以及按照预设的决策策略根据所述返回结果生成用户返回结果,并将所述用户返回结果提供至所述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3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管理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厨师教学雕刻用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