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冷轧薄钢板应变分布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59961.0 | 申请日: | 2015-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0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 发明(设计)人: | 钱健清;周玉;杨柳青;王可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B2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冷轧 钢板 应变 分布 方法 | ||
1.一种测量冷轧薄钢板应变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将冷轧薄钢板进行平整处理,平整延伸率不大于0.1%;
(2)将经过平整处理后的冷轧薄钢板裁剪成试样,得到冷轧薄钢板试样,并标上序号,应用粗糙度仪检测冷轧薄钢板试样任意不少于5个点的某方向的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以及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若各点检测数值与所有点检测数值加和平均值的差值不超过所有点检测数值加和平均值的5%,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回到步骤(1)重新进行平整处理;
(3)对冷轧薄钢板试样进行成型试验,之后对经成型试验变形后的冷轧薄钢板试样的特定点进行粗糙度相关参数的检测,该特定点是成型试验前已标记的点,检测的方向及参数与变形前的检测方向及参数一致;
(4)利用以下模型进行应变计算:
式中:
ε:冷轧薄钢板板面某点应变值;
S1和S2:分别是变形前后的冷轧薄钢板板面某点轮廓单峰平均间距,单位μm;
Sm1和Sm2:分别是变形前后的冷轧薄钢板板面某点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单位μm;
Ra1和Ra2:分别是变形前后冷轧薄钢板板面某点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单位μm;
K:比例系数,取0.14~0.15;
通过上述模型计算出冷轧薄钢板在变形后不同方向的板料某点的应变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99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