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烫青微波杀青联合生产绿茶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51963.5 | 申请日: | 2015-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4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传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传财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杀青 联合 生产 绿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烫青微波杀青联合生产绿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岳西盛产绿茶,其中以岳西翠兰最为出名,目前岳西翠兰生产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城镇化建设实施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空气中迷漫有大量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沉降黏附在茶树嫩叶的表面,嫩叶被采摘后直接进行加工,而人们在进行饮用时一般是不进行清洗(专业品茶除外)的,因此大量有害物质被饮用。目前,岳西翠兰的加工新工艺中通过采用烫青进行操作,以洗去茶叶表面的有害物质,但是目前所用的烫青设备还无法实现茶叶的充分清洗以及茶叶进行均匀烫青。
2、现代流水线茶叶生产系统中,一般采用滚筒对茶叶进行杀青,但是滚筒杀青容易存在杀青不均匀、红梗、焦边焦叶的现象,影响成品茶叶的品质,也有采用微波杀青进行替代滚筒杀青的工艺,虽然微波杀青均匀,但是其制得成品茶叶泡制的茶汤不如滚筒杀青的醇厚和鲜爽,亦即茶汤的品质差,因此有必要兼顾提高茶品和茶汤的两者提供一种新的杀青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绿茶生产系统,其至少可有效解决上述的一个问题,提升茶叶的品质。
一种烫青微波杀青联合生产绿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摊放:将采摘初展鲜叶放置于摊放装置上进行摊放直至茶叶颜色开始转暗,摊放过程中翻动鲜叶;
烫青:将摊放后的茶叶投入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50~55s,控制热水温度为95~98℃,烫青后将茶叶输送至晾干装置晾干;
一级杀青:晾干后将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130~140℃一级杀青处理1.5~2min;
摊凉:将一级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第一摊凉装置上,室温摊凉2~3min;
二级杀青:将摊凉后的茶叶输送至微波杀青装置进行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时间1.2~1.25min,功率12KW;
后处理:二级杀青后将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摊放于烘床上,将烘床推入烘干装置内120℃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直至茶叶的含水率降至20%,一级烘干处理结束后将茶叶取出摊凉20min,摊凉后再次推入烘干装置内110℃二级烘干处理20min;二级烘干处理后取出摊凉30min,最后将茶叶放入提香机内85℃提香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由斗体和斗体上部设置的环形件构成,斗体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斗体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斗体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环形件的下部与斗体的上部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进料管口与出料接口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环形件固定在机架上,环形件内设置有环形热水腔,环形件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出水孔,料斗的斗腔通过出水孔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微波杀青装置和滚筒杀青装置的连用,烫青时对茶叶进行清洗和初级杀青进行定色;滚筒杀青进行一级杀青用于茶叶香气成型和促进非酶性化学反应,提升茶汤品质,使得茶汤醇厚、鲜爽,同时使得茶叶发展成栗香;微波杀青进行二级杀青,用于茶叶提色和保色,使得成品茶叶的颜色碧绿、润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波杀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烫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烫青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输送网带进料端的示意图;
图7为风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输送网带出料端的示意图;
图9为布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热水循环利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下面所述的“芯线”均指该部件的中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传财,未经王传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1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