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快速重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5283.X | 申请日: | 2015-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9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银;纪应天;赵珺宜;李睿超;陈子霏;李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19/90 | 分类号: | H04N19/90;H04N19/63;H04N19/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稀疏 估计 分布式 视频压缩 感知 快速 重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快速重建方法,属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载体,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无线宽带网络的关键业务。目前,为了适应无线网络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视频终端被用于多媒体通信中,如无线视频探测头、便携式摄像机,以及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WMSN)。这些设备通常都需要对视频进行实时编码,并将码流传送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解码显示。在这种情况下,编码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功耗等资源都十分有限,而传统的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AVC、HEVC等因编码器复杂度高,而不能适用于上述应用场景。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现有设备在采集信号时,仍以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为准进行高速采样,这样一方面会导致海量采样数据,增加模/数转换和存储的代价,另一方面在压缩编码过程中,大量变换运算得到的小系数经量化后被丢弃,造成数据计算和内存资源的浪费,从而给无线视频编码设备的低功耗、低成本实现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2009年,Prades等人提出了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Distributed Compressed Video Sensing,DCVS)的概念。。
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同时结合了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DVC)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两者的优点,共同从理论上实现了一个低功耗、低复杂度的视频采集与编码设备。一方面,视频信号在模拟域采集,通过随机投影的方式实现信号采集和压缩,大大降低了终端设备的采样率和编码复杂度。另一方面,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在编码端对视频序列进行独立采集、压缩和编码,在解码端利用边信息实现视频帧的联合压缩感知重构。因此,该框架是通过在解码端利用视频信号的空间、时间相关性实现视频序列的稀疏重构,从而实现将编码的运算复杂度转移到解码侧。然而,传统的压缩感知重构方法是非自适应的,在重构时仅利用了信号的稀疏性这一先验知识,并没有充分利用视频信息中各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传统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计算量较大,耗时较长,不能满足视频实时性的要求。而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中基于稀疏度估计的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压缩感知重建方法的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差,不适用于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已解码成功的前后相邻帧与待解码帧的相关性估计压缩感知帧的稀疏度,在保证重建图像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压缩感知信号的重建速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输入:需重建帧的压缩感知信号Ycs,已解码的前一帧fk-1,已解码的后一帧fk+1,测量矩阵Φ={ωi,i=1,2,3…,m}以及硬阈值τ。
输出:重建帧fcs。
方法流程:
步骤1:计算fk-1的测量值,所述的计算公式为:Yk-1=Φfk-1;
步骤2:计算Yk-1与Ycs之间的残差,所述的计算公式为:Rcs=Ycs-Yk-1;
步骤3:计算fk+1与fk-1之间的残差,所述的计算公式为:Rf=fk+1-fk-1;
步骤4:对Rf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得到Df,置k=1;
步骤5:对Df第k列dk进行硬阈值判决,dk中绝对值小于τ的元素个数作估计的稀疏度sk;定义函数:
稀疏度sk按如下方法估计:
步骤6:令r=rk,θ=0;
当sk>0时,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5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