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2203.5 | 申请日: | 2015-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0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华;孔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它是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中国 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折叠自行车属于自行车的一个分类。一般折叠车有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45%左右的长度。整车在折叠后可放入登机箱和折叠包内,以及汽车的后备箱。在折叠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手动将车折叠展开。在折叠后通过座杆做为支撑点以使折叠后能立稳。折叠自行车携带、使用方便舒适,生产工艺成熟。
但是这种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取下一定数量控制自行车折叠的插销,以及一些拧紧的螺钉,花需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进行折叠。
同时折叠完毕后的车身仍旧占据较大的空间,且其折叠完毕后的外形较为怪异,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
因此,现有的折叠自行车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复杂、繁琐,折叠展开过程消耗大量时间;
二、现有自行车的车架一体设置,当车架的一部分发生损坏时,需要对整个车架进行更换和维修,更换成本较大,并且由于整体的车架体积庞大,维修难度大;
三、损坏后的车架各部分零部件拆卸过程繁琐,需要进一步的简化拆卸;
四、折叠后的体积仍旧较为庞大,不易于使用者携带以及储放。
针对折叠过程繁琐的问题:现有的折叠自行车,由于折叠过程中需要取下一定数量控制自行车折叠的插销,以及一些拧紧的螺钉,花需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进行折叠,效率低下。若是采用一种一键解锁:仅需使用者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完成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将极大的简化折叠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操作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能够将折叠的步骤最大限度的简化,降低自行车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消耗的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A、车头组件;包括:扶手、中空车头杆和传动杆,扶手固定于传动杆一端,传动杆穿设于中空车头杆内部,中空车头杆具有第一连接部;
B、前轮组件;包括:传动连杆、中空前轮套杆和前轮,前轮转动连接于传动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杆穿设于中空前轮套杆内部,传动连杆具有第二连接部;
C、鞍座组件,包括:座杆和坐垫,坐垫固定于座杆上端,座杆具有第三连接部;
D、后轮组件,包括后轮、后轮架和动力输出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安装在后轮架中部,后轮转动连接于后轮架的后端,后轮架具有第四连接部;
E、可合并的X形中心架;包括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部可旋转安装;
所述第一部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一安装口和第四安装口;
第二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二安装口和第三安装口;
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壳体、至少两组定位机构、与前轮组件中的传动连杆配合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中心传动组件;
第二传动轴和定位机构位于第二壳体内,中心传动组件贯穿安装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中心,第二传动轴内端传动连接中心传动组件,外端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的定位基块、定位压盖、定位弹簧和定位柱;所述定位基块内设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由靠近第一部的第一孔和远离第一部的第二孔组成;所述定位柱上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位于第二孔内,定位柱中部位于第一孔内;定位压盖固定在定位基块外端;定位弹簧压缩在定位压盖和定位头之间,并容纳在第二孔内;
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壳体、环形摁钮和弹簧,第一壳体远离第二部的一侧设有容纳环形摁钮的摁钮槽,环形摁钮内侧设有贯穿摁钮槽槽底的顶压柱,所述弹簧位于摁钮槽内并套在顶压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2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 下一篇:自平衡及滑板两用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