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8038.6 | 申请日: | 2015-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6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圣峰;吴友盼;张强;黄玉珍;孙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车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无线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汽车,但是汽车的使用量明显加重了交通压力,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减少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数量,因此出现了租车公司,当用户需要使用汽车时,用户可以租用租车公司一辆汽车,驾驶该汽车出行。
当用户想要租用租车公司的汽车时,用户需要跑到租车公司,从租车公司的工作人员那借取该汽车的钥匙,通过该钥匙启动该汽车,并将该汽车开走;当用户想要还车时,用户需要将汽车开到租车公司,并将钥匙还给租车公司的工作人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用户想要租用租车公司的汽车时,用户需要跑到租车公司借取汽车钥匙,通过该钥匙启动该汽车,由于用户跑到租车公司会消耗一定时间,从而导致启动汽车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租车请求,所述租车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选择一车辆,并生成控制所述车辆的识别码;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所述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存储在验证表中;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开门请求,所述第一开门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控制所述车辆的识别码;
确定所述验证列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开门请求携带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如果所述验证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开门请求携带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则向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第二开门请求,所述第二开门请求用于开启所述车辆的车门。
进一步地,所述向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第二开门请求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还车请求,所述第一还车请求携带所述车辆的车辆标识;
根据所述车辆标识,向所述车车载终端发送第二还车请求,并接收所述车载终端根据所述第二还车请求返回的第一车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车辆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满足预设的还车条件;
如果所述车辆满足所述预设的还车条件,则计算所述用户租用所述车辆的租车费用;
根据所述租车费用,对所述用户进行收费。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车辆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还车条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用户调整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
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租车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开门请求,所述第二开门请求携带控制车辆的识别码;
根据所述第二开门请求,开启所述车辆的车门;
获取租用所述车辆的用户输入的识别码,并确定所述第二开门请求携带的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输入的识别码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第二开门请求携带的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输入的识别码相同,则激活所述车辆的供电设备,并启动所述车辆。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所述车辆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租车服务器发送的第二还车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还车请求开启所述车辆包括的各传感器;
通过所述各传感器对所述车辆进行检测,得到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
向所述租车服务器发送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
一种控制车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租车请求,所述租车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选择一车辆,并生成控制所述车辆的识别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所述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存储在验证表中;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开门请求,所述第一开门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控制所述车辆的识别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验证列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开门请求携带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8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