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声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隔声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1491.4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彭立民;王东;宋博骐;傅峰;陈志林;林兰英;梁善庆;吕少一;刘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B32B21/04;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声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板领域,尤其是一种隔声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隔声门。
背景技术
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的问题,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起被列为全球三大污染。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它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并且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噪声污染的程度更加严重,成为环境治理过程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减少噪声污染,通常使用厚度和密度大的材料进行隔声,例如:采用钢板等进行隔声,依靠钢板的密实性、坚实性使声波在材料结构上反射,来阻止声波转播,以降低噪声。
但是,采用钢板隔声不仅造价昂贵,并且应用场合受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木质的隔声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隔声门。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声复合板,包括:
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木质层和与所述第一木质层胶合的第一隔声层,所述第一木质层位于所述第一隔声层的外侧;
第二侧板,包括第二木质层;
框体,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封装形成内部空间,并且所述内部空间中填充有吸声层。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木质层胶合的第二隔声层,所述第二木质层位于所述第二隔声层外侧。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声层、所述吸声层与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具有空隙。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具有相互一致的结构。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木质层和所述第二木质层的厚度范围为3-5mm,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的厚度范围为2-3mm,所述吸声层的厚度范围为30-50mm。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木质层和/或所述第二木质层为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中的至少一种。
对于上述隔声复合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第一木质层与第一隔声层胶合形成第一侧板;
将框体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封装形成内部空间,并预留至少一个填充口;
从所述填充口向所述内部空间中填充吸声层。
对于上述的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第一木质层与第一隔声层胶合形成第一侧板之后,将框体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封装形成内部空间之前,还包括:
将第二木质层与第二隔声层胶合形成所述第二侧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声门,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结构的隔声复合板。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隔声复合板,其中的隔声层能够将大部分声波阻挡在隔声复合板外部,吸声层可以吸收穿过隔声层的透射声波,从而降低噪音,隔声效果好。此外,采用木质层作为隔声复合板的外层,具有整体重量轻、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施工操作等优点。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隔声复合板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声复合板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声复合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隔声复合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门板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侧板;11:第一木质层;12:第一隔声层;
2:第二侧板;21:第二木质层;22:第二隔声层;
3:吸声层;4:框体;5:空隙;70:隔声复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1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拖二抗风遮阳窗帘
- 下一篇:ATM机自动防窥安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