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0882.4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1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轩;王健;赖来斌;柏中华;卞华之;王胜;杨延军;于孝铁;谈源;耿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格维创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3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量化 承载 客车 车身 结构 | ||
1.一种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包括车架(1)、车身(2)和前后围结构体(3);所述前后围结构体(3)包括前围结构(31)和后围结构(3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包括多个定距线性排列的环状龙门框骨架(21)、车身结构板(22)和抗扭纵梁(23);所述环状龙门框骨架(21)包括一根顶横梁(211)和两根侧立梁(212);所述侧立梁(212)对称设置在顶横梁(211)的两端;所述顶横梁(211)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两端的侧立梁(2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侧立梁(21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车架(1)上;所述各环状龙门框骨架(21)还通过抗扭纵梁(23)连接在一起;所述抗扭纵梁(23)与顶横梁(211)和侧立梁(212)垂直;相邻两个环状龙门框骨架(21)的顶横梁(211)之间固定设有车身结构板(22),相邻两个环状龙门框骨架(21)相对的侧立梁(212)之间也固定设有车身结构板(22);所述前围结构(31)固定在车身前端的环状龙门框骨架(21)上,后围结构(32)固定在车身尾端的环状龙门框骨架(21)上;
所述环状龙门框骨架(21)上顶横梁(2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根抗扭纵梁(23);所述连接件分别与顶横梁(211)、侧立梁(212)和抗扭纵梁(23)固定连接;
所述顶横梁(211)和侧立梁(212)均包括第一外板(211-1)、第二外板(211-2)和中间加强筋板(211-3);所述中间加强筋板(211-3)位于第一外板(211-1)和第二外板(211-2)之间,中间加强筋板(211-3)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外板(211-1)的两侧边缘及第二外板(211-2)的两侧边缘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法兰翻边(211-4);所述第一外板(211-1)和第二外板(211-2)不与中间加强筋板(211-3)连接的部分均向远离中间加强筋板(211-3)的方向隆起并形成加强隆起部(211-5);
所述第一外板(211-1)和第二外板(211-2)的加强隆起部(211-5)的横截面均呈C型;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加强角(4);所述连接加强角(4)沿抗扭纵梁(23)延伸方向的投影形状呈梯形;所述连接加强角(4)的两条腰侧边均设有与加强隆起部(211-5)配合的卡槽(4-1)和与法兰翻边(211-4)对应配合的连接翻边(4-2);所述连接加强角(4)的上底侧边也设有连接翻边(4-2);所述连接翻边(4-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顶横梁(211)和侧立梁(212)的法兰翻边(211-4)上设有与连接孔对应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加强角(4)的上底侧边与抗扭纵梁(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加强角(4)的两条腰侧边分别与顶横梁(211)和侧立梁(2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侧边的连接翻边(4-2)上的连接孔与外部连通;所述抗扭纵梁(23)与上底侧边配合的平面上设有沿抗扭纵梁(23)延伸方向延伸的连接凹槽(23-1);所述上底侧边的连接翻边(4-2)上的连接孔与连接凹槽(23-1)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梁(212)与车架(1)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件(5);所述三角连接件(5)与侧立梁(212)的加强隆起部(211-5)对应的侧边上设有与侧立梁(212)的加强隆起部(211-5)配合的卡槽和与侧立梁(212)的法兰翻边(211-4)对应配合的连接翻边;所述三角连接件(5)的连接翻边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三角连接件(5)分别与侧立梁(212)和车架(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悬结构模块、中间结构模块和后悬结构模块;所述前悬结构模块固定连接在中间结构模块的前端,后悬结构模块固定连接在中间结构模块的后端;所述中间结构模块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横向梁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纵向梁;所述横向梁和纵向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多个动力电池容置格(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上设有多个穿线孔(7);所述车身结构板(22)为碳纤维夹芯复合车身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轻量化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龙门框骨架(21)与连接件、抗扭纵梁(23)、车架(1)通过冷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悬结构模块通过多根结构梁利用冷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后悬结构模块通过多根结构梁利用冷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中间结构模块通过多根横向梁和多根纵向梁利用冷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前悬结构模块、后悬结构模块和中间结构模块通过冷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车身结构板(22)、前围结构(31)和后围结构(32)通过冷连接的方式与环状龙门框骨架(2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格维创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格维创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08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可扩展方舱的扩展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转向管柱蜗轮蜗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