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59695.4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江洪;蔡永立;陈冲;饶应福;白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0/00;A01G17/00;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5517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岸 生态 缓冲 及其 构建 方法 | ||
1.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划定构建区域:选择距离河流最高水位线外延至少13米以内的河岸陆地区域,作为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构建区域;
(2)调整所述构建区域的地表坡度;
(3)确定群落构建方案:在所述构建区域内,距离河流由近及远依次设置芦草带、乔灌草带、灌草带、草地带和种植水生植物的集水沟;
(4)按照步骤(3)确定的群落构建方案种植乡土优势植物,具体为:在所述芦草带内种植芦竹;在所述乔灌草带内交叉种植乔木和灌木;在所述灌草带内种植灌木;在所述芦草带、乔灌草带和灌草带内的剩余空间以及草地带内种植草本植物;在所述集水沟内种植水生植物,即可;所述构建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为0.3~2.5m,年平均土壤含盐量为0.5~1%;所述灌木选自构树、铁冬青、臭牡丹、滨柃、小叶蚊母、厚皮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乔木选自刺槐、大叶女贞、苦楝、弗吉尼亚栎、旱柳、乌桕、臭椿、黄山栾树、银杏、丝绵木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草本植物选自沙打旺、白花三叶草、狗尾草、高羊茅、黑麦草中的几种;所述芦草带的边缘与河流最高水位线重合;所述芦草带占河岸生态缓冲带总面积的5~10%;其中,芦竹的种植面积占所述芦草带的50~80%;
所述乔灌草带占河岸生态缓冲带总面积的40~50%;
其中,乔木的种植面积占所述乔灌草带面积的25~35%,灌木的种植面积占所述乔灌草带面积的25~35%;
所述乔木之间的种植间隔为2m×2m,灌木之间的种植间隔为1.5m×1.5m,每株乔木与相邻灌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灌草带占河岸生态缓冲带总面积的25~35%;其中,灌木的种植面积占所述灌草带面积的45~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草本植物时,距离河流由近及远每1~2米区域内种植一种草本植物,且相邻的所述1~2米区域内草本植物种类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沿着河流的方向分布,所述集水沟沟底宽0.5~1.5m、沟顶宽1.5~2.5m、沟深0.5~1.5m;
所述水生植物选自水葱、菖蒲、香蒲、水生鸢尾、荷花、睡莲、凤眼莲、黑藻、金鱼藻、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构建而成的河岸生态缓冲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96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机垂直安装油缸下腔锁紧回路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焊轨车液压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