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过滤膜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44088.0 | 申请日: | 201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志刚 |
| 主分类号: | B01D71/54 | 分类号: | B01D71/54;B01D67/00;B01D53/2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 地址: | 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滤膜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保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孔过滤膜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过滤PM2.5的过滤膜主要是用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机械拉伸,分子间形成微小空洞,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但是由于聚四氟乙烯材料昂贵,成本很高,在例如PM2.5口罩中,只有鼻孔部位才有过滤膜,其他部位都不透气,造成呼吸不畅。同时,该过滤膜容易堵塞,市场上大部分标准的PM2.5口罩都是插片式的,过滤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更换。
以聚氨酯海绵为代表的多孔海绵目前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孔均匀而且寿命长,价格合理,是常见的生产资料。但目前没有采用聚氨酯来制备的微孔过滤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多孔海绵为基础,通过一定温度下的热压缩,从而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过滤薄膜,通过对汽车尾气的过滤对比,性能已经达到了聚四氟乙烯过滤膜的性能。同时,本工艺简单容易控制,成本低廉,呼吸顺畅,而且可以清洗反复使用。本过滤膜也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等过滤产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孔过滤膜制备工艺,采用孔径均匀的多孔海绵,在150-220℃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压缩成厚度为0.5mm-10mm的微孔直径<10μm的过滤膜。
热压缩的压力为0.3-1MPa。
所述耐高温板为金属板、陶瓷板及其他耐高温材质板的任一种。
所述热压缩倍数为压缩至原来体积的1/5-1/4。
一种微孔过滤膜,采用本发明的微孔过滤膜制备工艺所制备。
一种口罩,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微孔过滤膜。
一种空气净化器,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微孔过滤膜。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微孔过滤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控制海绵的孔径和压缩的比例,可以实现不同的微孔孔径和过滤效果,满足不同的过滤需求。
2、本工艺简单容易控制,原材料采用以聚氨酯为代表的多孔海绵,也可采用其他材质多孔海绵,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廉,并且制备的过滤膜呼吸顺畅,而且可以清洗反复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实施例。
实施例1、将厚度为5mm的多孔海绵,在15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1.2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2、将厚度为10mm的多孔海绵,在17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2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3、将厚度为10mm的多孔海绵,在15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2.5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4、将厚度为20mm的多孔海绵,在16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5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5、将厚度为20mm的多孔海绵,在22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4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6、将厚度为30mm的多孔海绵,在15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7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7、将厚度为30mm的多孔海绵,在19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6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8、将厚度为40mm的多孔海绵,在16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10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9、将厚度为40mm的多孔海绵,在21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8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10、将厚度为50mm的多孔海绵,在15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12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实施例11、将厚度为50mm的多孔海绵,在220℃温度下用耐高温板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压力为,压缩为厚度为10mm左右的微孔过滤膜。
对比例1、压力正常,热压温度大于220。
对比例2、压力正常,热压温度小于150。
对比例3,压力减小,温度位于150-220之间
对比例4,压力加大,温度位于150-220之间
根据以上实施例制备的微孔过滤膜参数测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志刚,未经胡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