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16851.9 | 申请日: | 2015-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4G9/04 | 分类号: | G04G9/04;G04G9/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手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穿戴式智能产品成为了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现有智能手表设计中,需要导光板来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因此增加了成本,且智能手表设计相对复杂。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其简化了智能手表的设计方案,且降低了材料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
一表带;
一表盘,位于所述表带之间;
一显示装置,内置于所述表盘中;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面板;
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面板下方,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扩散;
一二次光学透镜,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下方,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化;
一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二次光学透镜下方,用于提供光源。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
一保护玻璃,设置于所述面板上方,用于保护所述显示装置。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荧光粉,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二次光学透镜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框,由所述胶框围成一空腔,其中,所述面板、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二次光学透镜、所述荧光粉、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均内置于所述空腔中。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为平面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设置有多个网点。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多个网点呈矩阵排列。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二次光学透镜的底面设有一封装槽,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封装槽内。
优选的,在所述的智能手表中,所述显示装置呈圆形。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光源部分采用功率相对较高的发光二极管,单颗发光二极管为显示屏提供光源;同时,发光二极管封装用的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从而实现替代导光板的目的;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芯片顶部设计网点,实现光线的均匀化,最终实现智能手表取消导光板的设计。因此,本发明能够简化结构设计,降低部材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次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导向单数形式。
在本发明中,光源部分采用功率相对较高的发光二极管,单颗发光二极管为显示屏提供光源;同时,发光二极管封装用的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从而实现替代导光板的目的;二次光学透镜的出光面芯片顶部设计网点,实现光线的均匀化,最终实现智能手表取消导光板的设计。因此,本发明能够简化结构设计,降低部材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一表带100、一表盘200、以及一显示装置300,所述表盘200位于所述表带100之间;所述显示装置300内置于所述表盘200中。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表盘200具有一空腔,所述显示装置300则内置于所述表盘200的空腔中。所述表盘200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者是其他形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进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6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