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发酵型茶酒及其酿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05053.6 | 申请日: | 2015-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夷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 地址: | 354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型茶酒 及其 酿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发酵型茶酒及其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酒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同步进行,我国的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果酒和米酒居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长期饮用这些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于是各种替代性的奶酒、药酒等保健酒应运而生,这些酒富含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长期饮用具有保健的效果。
茶酒也是属于保健酒中的一种,其发展历史较短,仅仅是在21世纪才逐步开始出现的,并且对于茶酒的研究技术也较为不完善,其品质和质量均为达到较为理想化的程度,茶酒是一种主要以茶叶为原料,辅以其他原料经过发酵加工配置而成的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该饮料具有茶叶的香味、营养成分,将酒与茶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的中国的酒文化与茶文化得到了有机结合与完美的表达。但是,由于茶酒制备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还比较粗浅,进而使得现有技术中对于茶酒的制备工艺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对于茶酒的制作能够得到较为完善、品质较优的茶酒的加工工艺,将茶叶的提取液作为原料采用基酒浸提、勾兑而成,该工艺容易造成口感不协调、发涩、絮状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茶酒的品质较差,质量变化较快。
目前国内的茶酒生产以配置型为主,在加工工艺方面,主要是采用高度白酒浸泡茶叶制得,或者采取粮食与茶叶分开发酵,若以粮食和茶叶为原料制成绿茶酒、红茶酒和青茶酒,其工艺流程为:粮食发酵-茶叶发酵-粮茶混合-蒸馏-茶酒,但其产品产量低,颜色、香气、滋味欠佳,茶多酚含量偏低。
再有,茶梗作为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以武夷岩茶为例,机采茶青生产的粗茶,其中茶梗的重量约占到粗茶总产量的30%以上,目前这些茶梗以1-2元/斤的价格出售,甚至作燃料使用,但茶梗中还含有较多的茶多酚、茶多糖、还原糖、纤维素等物质,目前这些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实现茶叶加工废弃物的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行业经营水平,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成了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纯发酵型茶酒,解决了现有的茶梗资源浪费、茶酒中茶多酚含量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纯发酵型茶酒,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茶梗8-10份、糯米35-45份、酒曲0.29-0.38份及水70-105份。
优选的,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茶梗8.5-9.5份、糯米38-42份、酒曲0.32-0.35份及水76-97份。
其中,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茶梗9份、糯米40份、酒曲0.33份及水80份。
其中,所述茶梗为武夷岩茶梗。
如上所述的纯发酵型茶酒的酿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梗粉碎制成茶梗粉,所述茶梗粉的粉末颗粒大小为小等于850um,并烘干后备用;
(2)取糯米浸泡于水中至米粒吸水饱和,所述糯米与水的比例为1:1-1:1.3;
(3)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锅中蒸煮,直至糯米熟透无生心;
(4)待熟透的糯米冷却至30℃–40℃时,依据糯米的份量按照原料配比加入酒曲、水及制备好的茶梗粉,将酒曲、茶梗粉、水及熟透的糯米混合并搅拌,制成均匀混合的原料;
(5)将原料装入发酵罐中发酵,并控制所述发酵温度为25℃–33℃,设定发酵时间为12-18天;
(6)取发酵后的原料进行压榨、澄清、抽滤。
其中,将茶梗粉碎制成茶梗粉,所述茶梗粉的粉末颗粒大小为小等于850um,并烘干后备用,包含如下步骤:
(1-1)取茶梗粉除杂后进行粉碎,制成茶梗粉;
(1-2)将所述茶梗粉过20目筛,获取茶梗粉的粉末颗粒大小为小等于850um;
(1-3)烘干过目筛后的茶梗粉,备用。
其中,取糯米浸泡之步骤前还包括步骤:取糯米进行除杂,洗净,沥干。
其中,所述糯米浸泡于水中的时间为4-6小时。
其中,所述糯米冷却至34℃-36℃时加入酒曲、制备好的茶梗粉及水。
其中,控制所述发酵温度为27℃-2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夷学院,未经武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束焊接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离子交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