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8884.5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2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淑元;贺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A01N25/28;A01N63/00;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烽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微胶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芯材与带有正电荷或带有负电荷的壁材在pH值为4.5-6.0的盐溶液中混匀后得到混合液1,震荡所述混合液1以在所述芯材的外层形成第一层囊壁,得到壁材层数为1的微胶囊,然后从所述混合液1中回收所述壁材层数为1的微胶囊;
2)将步骤1)中回收的壁材层数为1的微胶囊与带有与步骤1)中的壁材相反电荷的壁材在pH值为4.5-6.0的盐溶液中混匀后得到混合液2,震荡所述混合液2以在所述壁材层数为1的微胶囊的外层形成第二层囊壁,得到壁材层数为2的微胶囊,然后从所述混合液2中回收所述壁材层数为2的微胶囊;循环该步骤N-2次,以获得壁材层数为N的微胶囊,其中,每重复一次则增加一层囊壁;N为8-12的整数;
其中,所述回收为离心回收,离心的转速小于或等于3100rpm,且大于或等于2500rpm;
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0.6-1.2μm;
混合的所述芯材与所述壁材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2;
所述微胶囊以蛋白质为芯材,以带有正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大分子作为壁材,且所述带有正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大分子逐层交替吸附在所述芯材的外层形成囊壁;所述蛋白质为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选自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和/或多聚赖氨酸,以及带负电荷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溶液的pH值为4.8-5.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溶液为pH值4.8-5.5的氯化钠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荡的时间大于或等于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心的时间为大于或等于15分钟,且小于或等于6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时间为大于或等于15分钟,且小于或等于30分钟。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在农业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8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