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长距骨导驱动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7929.7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4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徐金国;吴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长 距骨导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声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长距骨导驱动器。
背景技术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基于骨传导驱动器难以做到在中长距传输,及在中长距传输中都能具有较宽的语音频段,传统的骨传导驱动器使用振膜结构或直接接触于物体表面,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外泄音。现有的骨导驱动器使用起来也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长距骨导驱动器及其使用方法,改变了智能穿戴设备接听电话不能保护个人隐私的历史。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长距骨导驱动器,其结构如下:包括悬挂系统、振动系统、磁碗、后盖、亲肤触点、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其中振动系统包括导磁支架、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的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粘接于导磁支架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二磁环位于第一磁环的内部,所述的第二极片粘接于第二磁环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一极片粘接于第一磁环的下表面,所述的悬挂系统与导磁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亲肤触点与导磁支架的上部粘接,所述的磁碗呈环形并包围所述的振动系统,所述的磁碗的下表面与后盖固定连接,磁碗的上表面与悬挂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均固定于后盖的上表面,其中,第二音圈位于第二磁环的外部并与第二磁环连接,第一音圈位于第一磁环的外部并与第一磁环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整个驱动器的外表面均包覆有一层硅橡胶。其作用是减震、防水,还可以隔除一部分杂音。
中长距骨导驱动器的使用方法,将中长距骨导驱动器置于手表等穿戴设备内,使得亲肤触点接触人体手背或手腕;手掌握拳,食指或中指伸直,食指或中指按住人耳外耳耳屏处,声音通过手骨、指骨传输至外耳耳屏处,通过头骨传输至听小骨,最终使人听到驱动器产生的声音。
中长距骨导驱动器的还可以这样使用,将中长距骨导驱动器置于手表等穿戴设备内,使得亲肤触点接触人体手背或手腕;手掌握拳,食指或中指伸直,食指或中指伸入人耳外耳道内,声音通过手骨、指骨传输至外耳道内,再从外耳道传输至鼓膜,以及通过头骨传输至听小骨,最终使人听到驱动器产生的声音。
本发明采用全仿人体亲肤硅橡胶包覆动铁结构,亲人体,单触点接触方式,硅胶包覆,缓解其它配件产生的振动力,声音完全通过骨骼传输,工作时无外泄音,可以在语音通话时保护个人隐私。本发明建立于双磁环与磁罩构成的双磁环路的结构中,加入内外两个音圈在通电后形成两个磁场,这两个磁场同时驱动一个振动系统振动工作,增加了振动系统的振动面积,同时磁环较整块磁钢而言,振动质量减轻,也减少了磁钢磁能的浪费,使其能获得更宽频的语音效果。(具体数据可见下表1)
本发明利用双磁路驱动一个振动系统工作,加之悬挂系统的配合,使得振幅更大,驱动力更大,更适合中长距骨骼传输,可见comsol软件分析结果(如附图5所示),驱动力较单驱而言,驱动力提高一倍。电性能参数如下:谐振频率100~4KHz;中长距驱动器置于人手腕或手背处,通过人工手臂传输:食指或中指端人工耳接收SPL≥85dB。
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易行,解决了穿戴设备语音通讯的问题,通过人体传输音频信号,可将信号短距离传输,使穿戴设备的设计更自由,更贴近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图二;
图4为现有技术的单驱骨导驱动器的Comsol模拟分析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驱骨导驱动器的Comsol模拟分析图;
其中:图1中,1为悬挂系统,2为磁碗,3为后盖,4为亲肤触点,5为第一音圈,6为第二音圈,7为导磁支架,8为第一磁环,9为第二磁环,10为第一极片,11为第二极片,12为硅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