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蠕变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7573.7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安;陈君;张清;李梅菊;朱宏喜;周耀;严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1/03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蠕变 稀土 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蠕变稀土镁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2%~6%Sm,0.2%~2.2%Nd,0.5%~1.6%Gd,1.2%~2.4%Zr,0.2%~1.5%Ca,0.2%~1.4%Ag,0.3%~1.1%Sb,0.2%~1.3%Er,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抗蠕变稀土镁合金是由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制备的:
1)将原料纯镁、纯银、纯锑与中间合金Mg-Nd、中间合金Mg-Gd、中间合金Mg-Sm、中间合金Mg-Er、中间合金Mg-Zr、中间合金Mg-Ca进行预热;
2)将预热后的纯镁、纯银、纯锑在CO2+SF6混合气体保护下熔化,加热至730℃~740℃时加入中间合金Mg-Nd、中间合金Mg-Gd、中间合金Mg-Sm、中间合金Mg-Er、中间合金Mg-Zr、中间合金Mg-Ca,保温至合金全部熔化后去除表面浮渣;后升温至750℃~760℃,搅拌,再降温至710℃~720℃并保温,得合金液;
3)将步骤2)所得合金液浇注至模具中,得铸态合金;
4)对步骤3)所得铸态合金进行热处理,即得;
所述热处理是对铸态合金依次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30℃~545℃,保温时间为8h~10h;后用热水淬火至室温,所述热水的温度为85℃~95℃;所述固溶处理在氧化镁粉末覆盖上进行,防止氧化燃烧;所述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10℃~230℃,保温时间为15h~18h;后空冷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稀土镁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Sm、Nd、Gd、Er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6%~8%。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稀土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将原料纯镁、纯银、纯锑与中间合金Mg-Nd、中间合金Mg-Gd、中间合金Mg-Sm、中间合金Mg-Er、中间合金Mg-Zr、中间合金Mg-Ca进行预热;
2)将预热后的纯镁、纯银、纯锑在CO2+SF6混合气体保护下熔化,加热至730℃~740℃时加入中间合金Mg-Nd、中间合金Mg-Gd、中间合金Mg-Sm、中间合金Mg-Er、中间合金Mg-Zr、中间合金Mg-Ca,保温至合金全部熔化后去除表面浮渣;后升温至750℃~760℃,搅拌,再降温至710℃~720℃并保温,得合金液;
3)将步骤2)所得合金液浇注至模具中,得铸态合金;
4)对步骤3)所得铸态合金进行热处理,即得;
所述热处理是对铸态合金依次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30℃~545℃,保温时间为8h~10h;后用热水淬火至室温,所述热水的温度为85℃~95℃;所述固溶处理在氧化镁粉末覆盖上进行,防止氧化燃烧;所述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10℃~230℃,保温时间为15h~18h;后空冷至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蠕变稀土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200℃~220℃,预热时间为1.5h~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蠕变稀土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710℃~720℃的保温时间为5min~8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蠕变稀土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模具为金属模具;模具使用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5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5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