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锅炉管道焊接智能保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5012.3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陈露;聂康乐;韩昌平;张军;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叶青 |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锅炉 管道 焊接 智能 保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智能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锅炉管道焊接智能保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工程中管道焊接量大,管道布置紧凑,大部分焊口都在高空位置,现场的焊接工作主要是分派焊工前往施焊。目前焊接锅炉管道的方法主要是:
1、根据锅炉管道焊接工程量大小确定使用焊工数量,然后再分派焊工到不同的部位进行施焊。这样的方式焊工的操作水平与所施焊的焊口位置及环境不能相匹配,造成管道焊接完毕后质量不能完全保证,发生返工现象。
2、焊工的任务分配采用的是随机分配,未根据焊工年龄、焊口高度等重要信息进行分配,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将大大降低。
3、上述1、2情况发生则直接导致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高效、焊接合格率高、安全系数大幅提高的基于BIM的锅炉管道焊接智能保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基于BIM的锅炉管道焊接智能保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三维建模:依据二维设计图纸,将锅炉系统的各类管道转化为相应的BIM三维模型。
(2)信息输入:将管道信息输入管道BIM三维模型中。
(3)碰撞检测:采用基于管线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对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若输出结果不为0,需修改二维图纸,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碰撞结果为零,完成最终的三维模型。
(4)焊工信息整理:将工程施工现场焊工信息、可焊管道类别等进行统计,形成焊工电子信息数据。
(5)信息合成及筛选:将BIM三维模型中管道信息与焊工电子信息数据合成,通过计算机智能匹配,确定不同位置、不同焊接难度的管道焊口所匹配的焊工人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根据焊口焊接难易程度自动匹配相应等级和经验丰富的焊工,提高了管道焊接质量,降低焊接返工工作的发生。
(2)本发明可以根据焊口的高度自动匹配年轻可登高的焊工进行焊接,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发明管道采用BIM建模技术及智能匹配焊工信息,施工职能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基于BIM的锅炉管道焊接智能保障方法,可使用Openplant软件进行建立BIM三维锅炉管道模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依据收集的管道二维设计图纸,将锅炉系统的各类管道转化为相应的BIM三维模型,完成初步三维模型的建立;其次,进行信息输入,将依据管道二维设计图纸收集的锅炉管道信息输入管道BIM三维模型中,所述管道信息可包括管线编号、焊口编号、位置编号、焊接难易等级信息和焊口标高等;然后,进行碰撞检测,采用基于管线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对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若碰撞结果不为0,需修改二维管道图纸,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碰撞结果为零,完成最终的三维模型;待完成三维建模后,整理收集作业焊工信息,将工程施工现场焊工信息进行统计,形成焊工电子信息数据,所述焊工信息可包括姓名、年龄、工作年限、焊工等级、可焊管道类别等;最后,进行信息合成及筛选,将管道BIM三维模型信息与焊工电子信息数据合成,通过计算机智能匹配,确定不同位置、不同焊接难度的管道焊口所匹配的焊工人员,实现最优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5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