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露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2205.3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雪;贾洪涛;赵永强;张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昶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H3/02 | 分类号: | C07H3/02;C07H1/00;C07H1/06;C12P19/24;C12P1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1517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露糖 制备 葡萄糖 果糖 模拟移动床 最大程度地 常温常压 成品纯度 高转化率 酶解处理 喷雾干燥 生产过程 高纯度 总收率 酶解 水解 稀碱 转化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露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了稀碱水解、酶解、模拟移动床以及喷雾干燥的方法来制备高纯度的甘露糖。具体来说,本发明创造性地将果糖与葡萄糖组合作为原料使用,通过选择特定pH调节剂,充分利用三者间的相互转化,获得更高转化率的甘露糖,配合后续的酶解处理,能将果糖和葡萄糖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甘露糖。本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基本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生产过程。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的甘露糖成品纯度达到99%以上,总收率达75‑8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制备甘露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露糖(mannose)是一种单糖,也是一种六碳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自然界常见的甘露糖,CAS编号:3458-28-4,分子式:C6H12O6,分子量:180.16。甘露糖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味甜,略带苦的后味,在自然界中广泛以聚糖形式存在于酵母、咖啡渣、红藻、棕榈子、魔芋等材料中。角豆豆胶和瓜尔豆胶中含有大量半乳甘露聚糖。
甘露糖常被作为食品及饮料的甜味剂,在医药领域也用于糖尿病、肥胖病、便秘和高胆固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近年来,甘露糖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预防细菌、病毒感染,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抑制伤口愈合时炎症的发生等功效也常常见诸报道。
目前制备甘露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方法是通过酸水解含甘露聚糖的材料,如酵母、咖啡渣、红藻、棕榈子、魔芋等材料,然后分离出甘露糖,这种方法原料成本较高且收率不高;还可以由D-甘露醇(海带制碘工业的副产品)在亚铁离子存在下,用过氧化氢氧化合成,这种方法工艺复杂且收率较低;可以由D-葡萄糖差向异构化,或由D-阿拉伯糖增长碳链等方法制备;也有以果糖为原料通过果糖异构酶制备甘露糖的,这种方法简单且收率高,但果糖原料价格昂贵,工业化前景不佳。上述方法中,由于原料成本、工艺复杂性、产物收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目前主流是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钼酸或钼酸盐为催化剂,进行差向异构后,再将异构得到的甘露糖与葡萄糖分离出来。例如,CN101851689A中公开了一种甘露糖的制备方法,其以葡萄糖为原料,经过差向异构得到葡萄糖与甘露糖的混合液,再经过分离材料为凝胶聚苯乙烯Ca型树脂的模拟移动床分离一遍,得到富含甘露糖组分的分离液;两遍浓缩后进行水相结晶历时60-100h,离心后得到粗晶;用无水乙醇浸泡洗涤以精制粗晶,可得到含量99%的甘露糖晶体。此方法虽能得到高纯度的结晶甘露糖,但甘露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0g/g,水相结晶困难,且需进行多个降温梯度的精确控制,对控温设备要求高,耗时长久;水相结晶前需要经过两次浓缩工艺,增加能耗成本;结晶历时60-100h,效率低;粗品甘露糖结晶还需要经过无水乙醇精制,不仅工艺繁琐,且易造成溶剂残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甘露糖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备甘露糖的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可以很好地解决甘露糖制备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露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取葡萄糖和果糖,按3-4:2的比例混合作为原料;
(2)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用稀碱溶液处理原料0.5-1小时,得到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的混合液;
(3)在混合液中按混合液0.03-0.06%的重量比加入葡萄糖异构酶和甘露糖异构酶的混合物,调节温度为20-50℃、pH8-9,反应0.5-1小时;
(4)将步骤3的酶解液经过六柱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富含甘露糖的组分A和其它组分B;
(5)将步骤4得到的组份A经离心喷雾干燥得到高纯度的甘露糖成品;其它组分B通过浓缩结晶,分离出葡萄糖和果糖,分别重新作为原料使用。
其中,优选地,原料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比例优选为3-4:2,更优选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昶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昶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2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