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89286.1 | 申请日: | 2015-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亿邻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W4/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胡川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短信 自动 屏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
背景技术
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是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短信能有效的传递文字信息,看文字比说话更有利于查看清楚,而且短息费用便宜,具有诸多优点,受到广大用户青睐。但是近年来,垃圾短信也愈发泛滥,给用户带来了困扰。一般的手机自带垃圾短信屏蔽功能,其方法为屏蔽黑名单号码发送的信息,或设置关键字屏蔽。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黑名单号码需用户逐一添加,而许多垃圾短信都是来自陌生号码,屏蔽效果甚微;2、设置关键字屏蔽的方法往往不能精准的屏蔽掉一些垃圾信息,而且关键字也需要用户设定,但是垃圾短信来自各行各业,导致关键字也难以设定;3、许多手机将垃圾短信屏蔽掉后,只是将垃圾短信存在了手机的另一个地方,用户需要手动删除垃圾短信,删除垃圾短信时,用户往往会浏览一下短信内容,还是将垃圾短信的内容反馈给了用户,没有达到很好的屏蔽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客户端运行于手机后台,并与手机短信接收系统建立连接;
S2:云数据库实时搜集记录网络上骚扰电话号码和垃圾信息内容,并将数据库内容推送给客户端数据库;
S3:手机短信接收系统接收到短信时,客户端将发短信者号码与通讯录的号码匹配,若为通讯录号码,直接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不是通讯录号码,则对短信内容和发短信者号码进行可疑度初步分析;
S4:初步分析:
若初步分析结果为正常短信,则迅速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初步分析结果为疑似垃圾短信则将短信进行深度分析;
S5:深度分析:将发短信者号码、通讯录的号码与客户端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匹配,若匹配相似度达到设定值,则拦截短信,不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匹配相似度未达到设定值,则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S6:将拦截到的垃圾短信进行记录,并将垃圾短信发送至云数据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先对短信可疑度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正常则迅速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大大缩短了用户接收短信的延迟;
2、若判断为垃圾信息,则直接将其拦截,不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不会给用户带来影响;
3、将拦截到的垃圾短信进行记录,并将垃圾短信发送至云数据库,云数据库搜集大量用户手机客户端反馈的垃圾信息,大大提高了相似度匹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锐图1所示的一种垃圾短信自动屏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客户端运行于手机后台,并与手机短信接收系统建立连接;
S2:云数据库实时搜集记录网络上骚扰电话号码和垃圾信息内容,并将数据库内容推送给客户端数据库;
S3:手机短信接收系统接收到短信时,客户端将发短信者号码与通讯录的号码匹配,若为通讯录号码,直接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不是通讯录号码,则对短信内容和发短信者号码进行可疑度初步分析;
S4:初步分析:
若初步分析结果为正常短信,则迅速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初步分析结果为疑似垃圾短信则将短信进行深度分析;
S5:深度分析:将发短信者号码、通讯录的号码与客户端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匹配,若匹配相似度达到设定值,则拦截短信,不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若匹配相似度未达到设定值,则将短信推送至手机短信通知显示端。
S6:将拦截到的垃圾短信进行记录,并将垃圾短信发送至云数据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亿邻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亿邻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