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及其节点地址自动分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73673.6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晋孝龙;周滔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即插即用 分布式 can 网络 及其 节点 地址 自动 分配 方法 | ||
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及其节点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该CAN网络包括一个主节点和N个从节点,1≤N≤255,方法包括:S1、从节点基于控制板上的SN码生成相应的MAC地址;S2、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包含有MAC地址的注册站号请求;S3、主节点根据接收的注册站号请求中的MAC地址分配一个唯一对应的站号X,并将站号X发送回从节点,1≤X≤N;S4、从节点将分配的站号X转换为二进制后作为CAN通讯帧中的8位的目的地址或源地址。本发明实现了SN码、站号以及节点地址的一一对应绑定,可以通过站号或者节点地址定位到节点所在的物理位置,且站号可用29位标识符中的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表示,可用于所有满足标准CAN通信协议的网络,具备通用性、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AN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及其节点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CAN网络节点在总线上必须拥有一个合法且唯一的网络地址。在CAN网络控制系统中,主节点对各个从节点的识别是依靠网络地址来实现的。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地址通常是通过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给用户的操作接口来设定的,如拨码开关、旋钮等。但是当节点需要防水、防尘或工作在恶劣、远程的环境中时,为了提高节点的防护等级,节点本身就不能再保留类似的这种接口,那么此时节点的网络地址就只能通过软件来进行设定。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配置CAN节点网络地址,都对现场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维护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现主控节点自动分配网络地址,开发能够实现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的CAN网络节点的即插即用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软件实现CAN网络地址的自动分配,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基于模块虚地址的方式,实现模块个体差异;各模块在上电时,通过一定的随机算法产生虚地址,主机在上电后逐个缩小范围搜索虚地址,并依据从机的响应,判断虚地址是否重复(重复后需重新产生虚地址),以此最终确定各模块的唯一虚地址,主机通过该虚地址的差异分配地址,从机的通信地址和该虚地址进行绑定。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嵌入式芯片的随机算法实现需要考虑,主机逐范围搜索虚地址的算法的可靠性和效率不够,且根据虚地址无法快速定位到该模块的物理位置;
另外一种是基于物理地址的方式,按照一定规则,写入一个唯一的32位编码(掉电记忆),通过该编码的不同来实现各模块的个体差异,该32位编码的前29位作为节点的通讯地址(CAN通讯帧29位标识符)。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标准的CAN扩展帧中,29位标识符中的8位作为PS为目的地址、8位的SA为源地址,其他位用于表示ID页、报文代码等,但是本方式下,由于32位编码的不确定性,导致29位标识符的任意数字组合都可能被作为节点地址,因此这种情况下,前29位作为节点的通讯地址的时候,地址长度可能会超过PS和SA的8位的要求,这样也就导致此CAN网络不能用于其它的数据和命令处理,不具备通用性、兼容性,不能引入到其它的CAN网络中,必须单独设计一个CAN网络用于地址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使用操作接口来设定节点地址带来的操作不便、使用虚拟物理地址导致无法定位到节点的物理位置、以及使用32位编码绑定29位CAN标识符所造成的该CAN网络不具备通用性以及兼容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及其节点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CAN网络节点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该CAN网络包括一个主节点和N个从节点,1≤N≤25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节点基于控制板上的SN码生成相应的MAC地址;
S2、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包含有所述MAC地址的注册站号请求;
S3、主节点根据接收的注册站号请求中的MAC地址分配一个唯一对应的站号X,并将所述站号X发送回从节点,其中,1≤X≤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3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
- 下一篇:网络媒体文件的播放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