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中的捕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50468.8 | 申请日: | 201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2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范俊韬;张远;高欣;贾晓波;刘思思;马淑芹;胡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9/00 | 分类号: | A01K6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观 快速 河流 健康 生物 指示 方法 中的 捕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鱼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中的捕鱼器。
背景技术
河流健康状况综合判断是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和河流原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工作。但目前,我国采用的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指标还仅限于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等物理化学指标,忽略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无法全面科学判断河流健康状况及压力,将导致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目标不明确,无法反映水物量化学指标与水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物理化学指标无法向无专业知识的公众直观表达该河流健康状况,公众并不容易理解DO、COD等指标变化与水生生物健康之间的直观联系,从而影响河流两岸社区公众参与河流保护的积极性。然而,传统的水生生物调查,涉及到鱼类、底栖动物、藻类、水生植物等多种水生生物的采样和鉴定,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巨大,故而在实际情况下,研究者很难对所研究河流的水生生物进行全面调查。因此,通常需要筛选一些能够较好指示河流健康状况的生物指标进行调查。但是,国内外对水生生物指标的筛选并无统一方法,一些指标的获取工作量大,且无法直观反映河流健康状况,不利于公众通过该指标了解河流健康状况。因此,用一种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来判定河流的健康状况。
该方法中需要对河流中鱼的数量及种类进行研究,而现有技术的捕鱼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对鱼类造成一定的伤害,造成鱼类的死亡,因此不适用于该方法中。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中的捕鱼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中的捕鱼器,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用于直观快速的河流健康生物指示方法中的捕鱼器,包括一鱼框、一拉绳、一弹性卡件、一鱼框盖、一电机和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鱼框,其内底部与所述拉绳一端相连;
所述拉绳,其一端与所述鱼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拉绳控制所述鱼框的升降所述弹性卡件,其设置在所述拉绳上,用以固定所述鱼框盖;
所述鱼框盖,其中心设有一鱼框盖中心孔,所述弹性卡件穿过所述鱼框盖中心孔将所述鱼框盖固定,防止鱼逃出;
所述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拉绳上,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鱼框盖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为所述鱼框盖桶壁的长度,r为所述鱼框盖桶底的半径,VL为所述鱼框向上运动的速度,x为所述鱼框盖桶壁下端至所述鱼框竖直方向的距离,VY为鱼游动的最快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所述鱼框盖的材料密度,V为所述鱼框盖进入水中的排水体积,m为所述鱼框盖的质量。
较佳的,所述鱼框盖外部包裹有一管状的鱼框架,所述鱼框架一端与一弹性软管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多个鱼框架小孔,所述压力传感器穿过其中一所述鱼框架小孔固定于所述鱼框架上,所述拉绳可在所述鱼框架内移动。
较佳的,所述弹性软管包裹在所述拉绳外部,所述弹性软管一端与所述鱼框内底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鱼框架相连。
较佳的,所述弹性卡件为爪形,所述弹性卡件的部分结构从所述鱼框架小孔伸出,对所述鱼框盖进行固定。
较佳的,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一转轮,通过所述转轮与所述拉绳相连,所述电机通过控制所述转轮转动来控制所述拉绳伸直部分的长度。
较佳的,所述鱼框为开口向上的桶状结构,且所述鱼框上设置有数个小孔,减小所述鱼框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较佳的,所述鱼框盖为开口向下的桶状结构,其开口直径大于所述鱼框桶径。
较佳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外部包裹有鱼饵,以吸引鱼类。
较佳的,所述鱼框盖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以减小其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较佳的,所述鱼框盖材料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鱼框盖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在水中下沉,以加速所述鱼框盖与所述鱼框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4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鱼饵
- 下一篇:一种MUC13和FUT1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