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无公害无氧碳化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33711.5 | 申请日: | 2015-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4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林;李岱;郭呈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林 |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G1/00;C10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周玉红 |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公害 碳化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无公害无氧碳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快速增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单纯的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单纯填埋,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沙坑或低洼地直接倾倒垃圾,占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处理量的90%以上,所以有必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
垃圾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塑料、布匹、纸类、纺织物等,其中有机物极易腐化,其他的组分大多数可以进行液化分解还原提取燃料产品处理—高温碳化热解技术。通过碳化热解技术,不但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还能提取燃料产品,创造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取燃料、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的生活垃圾无公害无氧碳化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活垃圾无公害无氧碳化处理系统,包括裂解处理装置、催化器、冷却塔、过滤器、油气分离器、化硫器、分馏塔和缓冲罐,所述裂解处理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进出料口,所述进出料口可拆卸的连通有进料器,所述裂解处理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催化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催化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气端连接有回气处理器的进气端,所述回气处理器的出气端通过供热器与所述裂解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端与所述化硫器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化硫器的出油端与所述分馏塔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分馏塔的出油端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油端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裂解处理装置对生活垃圾进行加热裂解碳化产生废渣通过出渣口排出,产生气体通过催化器进行催化生成油气混合气体,经过冷却塔和过滤器对油气混合气体进一步分离过滤,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得到纯度高的油类物质,纯度低的油气通过回气处理器和供热器向裂解处理装置进行供气加热,提升了资源循环利用,纯度高的油类物质通过化硫器进行去硫作业,在经过分馏塔和缓冲罐得到可作为燃料的油类物质;油类物质可用于机器运作燃料,实现了能提取燃料;碳化后的废渣可用于制砖和堆肥处理,提高经济效益;且运作过程中降低污染排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除尘器和碱液吸收塔,所述除尘器的进气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碱液吸收塔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液吸收塔的出气端连通外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除尘器和碱液吸收塔能有效降低污染气体的排出,提升垃圾处理的环保性。
进一步,所述裂解处理装置为可旋转的卧式裂解处理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旋转的卧式裂解处理器便于实现对垃圾加热均匀,也解决了碳化生活垃圾不同物质组分需要不同的分解温度和时间的统一性和持续性。
进一步,所述缓冲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缓冲罐均与所述分馏塔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料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阀门和下阀门,所述进料器内设置有可密封的送料室,所述送料室的一侧设置有抽真空机,所述抽真空机与所述送料室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实现真空作业对垃圾原料的持续供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活垃圾无公害无氧碳化处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进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裂解处理装置,2、催化器,3、冷却塔,4、过滤器,5、油气分离器,6、化硫器,7、分馏塔,8、缓冲罐,9、进料器,10、回气处理器,11、供热器,12、尾气处理装置,13、除尘器,14、碱液吸收塔,15、上阀门,16、下阀门,17、送料室,18、抽真空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林,未经李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3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气炉入炉氮空气调节系统
- 下一篇:复合型土遗址加固材料及加固土遗址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