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21817.3 | 申请日: | 2015-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叶锦文;彭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16 | 分类号: | G03B2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由于高温会使严重影响投影仪的寿命,因此如何降低投影仪的温度对于投影仪十分重要。现在的投影仪一般通过增加风扇数量、进风口及出风口的数量来降低投影仪的温度,通过上述方法虽然降低了投影仪的温度,但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也增大了投影仪的工作噪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节能的投影仪。
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供电模组、投影镜头、光学引擎模组、光源模组及风扇,壳体内形成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及第三空间,投影镜头及光学引擎模组置于第一空间、供电模组置于第二空间、光源模组及风扇置于第三空间,壳体上形成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与进风口贯通,第三空间与出风口贯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形成第一连通口,光学引擎模组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一连通口流至第二空间,第二空间与第三空间之间形成第二连通口,电源模组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二连通口流至第三空间,风扇将第三空间的热量驱至壳体外。
上述投影仪通过将光学引擎模组、供电模组、光源模组分别置于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及第三空间,由于光学引擎模组、供电模组、光源模组在工作时的温度是依次升高的,因此,热空气从第一空间流至第二空间再流入第三空间,均能带走前一空间的热空气,提高了空气流动时带走热量的效率,通过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就可实现较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投影仪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投影仪的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投影仪的进一步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投影仪100包括壳体20、外露于壳体20的投影镜头30、固定于壳体20内的供电模组40、光学引擎模组50、光源模组60及风扇70。壳体20内形成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4及第三空间26。投影镜头30及光学引擎模组50置于第一空间22,供电模组40置于第二空间24,光源模组60及风扇70置于第三空间26。壳体20上形成进风口21及出风口23。第一空间22及第二空间24与进风口21贯通,第三空间26与出风口23贯通。第一空间22与第二空间24之间形成第一连通口25,光学引擎模组5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一连通口25流至第二空间24。第二空间24与第三空间26之间形成第二连通口27,供电模组4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二连通口27流至第三空间26,风扇70将第三空间26的热量驱至壳体20外。
壳体20包括第一侧31、与第一侧31大致垂直连接的第二侧33及与第一侧31及第二侧33均大致垂直连接的底板35。进风口21形成于第一侧31上。出风口23形成于第二侧33上。供电模组40、光学引擎模组50、光源模组60及风扇70均固定于底板35上。投影镜头30与光学引擎模组50连接,投影镜头30的轴向与第一侧31平行设置。光源模组60与光学引擎模组50连接,投影镜头30、光学引擎模组50及光源模组60形成L型。
请参阅图3及图4,供电模组40包括电源模组42、电源主板44及变压器模组46。电源模组42固定于底板35上,一导风罩48置于电源模组42上并部分地遮盖电源模组42,变压器模组46置于导风罩48内。电源主板44置于导风罩48上,并遮盖电源模组42的剩余部分。
光学引擎模组50包括控制主板52,控制主板52垂直于底板35设置且其远离底板35的一侧与电源主板44接触,使壳体20、电源模组42、电源主板44、导风罩48及控制主板52形成所述第二空间24。控制主板52面向电源模组42一侧固定有散热片54,散热片54用于将控制主板52上的热量散发至第二空间24。导风罩48上与第一侧31远离的一端的侧面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27,使第二空间24中的热量经第二连通口27流至第三空间26。第三空间26还固定一鼓风机90,鼓风机90的吸风口92与第二连通口27正对,用于将第二空间24的热量吸入至第三空间26。
底板35上还固定一导风板80,导风板80倾斜地置于风扇70与光源模组60之间,并靠近光学引擎模组50设置,用于将第三空间26的热空气导流至风扇70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1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投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光装置及其发光控制方法、投影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