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压耐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20674.4 | 申请日: | 2015-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4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叶红;朱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克(中国)润滑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7/00 | 分类号: | C10M167/00;C10M177/00;C10N30/04;C10N30/06;C10N3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 地址: | 361001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耐磨 润滑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润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耐磨润滑剂。
背景技术
纳米二硫化钼具有层状结构,层间滑动非常容易,且二硫化钼中S原子对金属表面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润滑膜,从而显著降低摩擦磨损。但纳米二硫化钼在润滑剂中存在易团聚和难分散等问题,影响纳米二硫化钼在润滑剂中应用。另外,随着大型机械的发展,对润滑油的耐高温、耐压抗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纳米二硫化钼能够均匀分散、且耐高温、耐压抗磨性能优异的润滑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压耐磨润滑剂,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纳米二硫化钼能够有效均匀分散,耐高温、抗压耐磨性能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抗压耐磨润滑剂,其包括如下组分:90~95重量份的基础油、2.0~2.5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3~3.5重量份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5~1.8重量份的三羟基苯甲酸、1~1.5重量份的双烯基丁二酰亚胺、1.2~1.5重量份的苯丙氨酸、0.8~1.2重量份的磺酸钙、1.2~2重量份的石墨粉、2.5~3.0重量份的改性二硫化钼、1.8~2.0重量份的萘基苯基磷酸酯以及1.2~1.5重量份的聚乙烯基正丙基醚。
具体的操作为:
改性纳米二硫化钼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S1:称取2g钼酸铵、1.5g硫粉和7.5ml丙三醇180℃混合反应2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萃取分离回收反应产物,洗涤干燥制得二硫化钼待用;
S2:将1ml四乙氧基硅与25ml的无水乙醇混合,然后加入2.5ml三乙醇胺、1.8mL蒸馏水和0.12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室温搅拌反应8h,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SiO2微球待用;
S3:将1重量份的SiO2微球溶于水分散,然后加入1.8重量份的二硫化钼和0.42重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250℃混合反应20h,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产物并进行洗涤和干燥,所得产物即为改性纳米二硫化钼。
萘基苯基磷酸酯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将3g氯代磷酸二苯酯和1.5g 2-萘酚溶于二甲苯中,加入0.08g无水氯化铝85℃催化回流反应15h,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并用乙腈对产物进行洗涤,所得产物即为萘基苯基磷酸酯。
优选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实施:
润滑剂由以下组分构成:93重量份的基础油、2.2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3重量份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6重量份的三羟基苯甲酸、1.2重量份的双烯基丁二酰亚胺、1.5重量份的苯丙氨酸、1重量份的磺酸钙、1.8重量份的石墨粉、3重量份的改性二硫化钼、2.0重量份的萘基苯基磷酸酯以及1.2重量份的聚乙烯基正丙基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对基础油的性能进行改善,各组分均能够均匀分散,使得润滑油润滑性能好,尤其是耐磨、耐高温性能突出。改性纳米二硫化钼为量子级的二硫化钼分布在二氧化硅微球上,形成核壳微球结构,能够很好的溶解于基础油中,分散性能好,提高润滑性能;萘基苯基磷酸酯能够显著提高润滑剂的闪点,是润滑剂更耐高温和消弱高温时润滑剂的粘度变化,从而提高润滑剂抗压那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下述实施例1~4中所用原料除特别说明以外,其均通过商业途经购买得到;实施例1~4中所用基础油为SN400基础油。
实施例1
90重量份的基础油、2.5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3重量份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1.8重量份的三羟基苯甲酸、1重量份的双烯基丁二酰亚胺、1.5重量份的苯丙氨酸、0.8重量份的磺酸钙、2重量份的石墨粉、2.5重量份的改性二硫化钼、2.0重量份的萘基苯基磷酸酯以及1.2重量份的聚乙烯基正丙基醚。
具体的制备操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克(中国)润滑油有限公司,未经鲁克(中国)润滑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0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浓缩型防锈油制作方法
- 下一篇:超声波分条横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