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OTA实现占空比、频率可调的振荡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85290.3 | 申请日: | 201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吕坚;周云;诸伟;全庆霄;殷忠;王辉;余骏华;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陈强 |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ota 实现 频率 可调 振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OTA实现占空比、频率可调的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振荡电路存在无法调节振荡信号的占空比以及频率,且功耗低、响应快的缺陷。因此寻求一种可以调节振荡信号的占空比以及频率,功耗低、响应快的基于OTA实现占空比、频率可调的振荡电路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振荡信号的占空比以及频率,功耗低、响应快的基于OTA实现占空比、频率可调的振荡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OTA实现占空比、频率可调的振荡电路,它包括电容充放电电路结构、OTA电路结构以及数字控制电路结构,利用OTA电路结构实现对输入端的比较,比较结果影响电容充放电电路结构中电容的充放电得到振荡的输出信号,数字控制电路结构决定整个振荡电路是否工作且可调节振荡信号的占空比及频率。
所述OTA电路结构的负向输入端inn电压Vin低于OTA电路结构的正向输入端inp电压Vref时,OTA电路结构的输出电压out为高电平,反之,OTA电路结构的负向输入端inn电压Vin高于OTA电路结构的正向输入端inp电压Vref时,OTA电路结构的输出电压out为低电平;
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结构包括充放电电容以及给充放电电容充电的电源流,充放电电容还接OTA电路结构的负向输入端inn和NM8的漏端,NM8的漏端接NM7的源端,NM8的源端接GND,当NM8导通时,充放电电容处于放电状态,NM7的漏端接NM6的源端, NM6的漏端输出out1,NM6的漏端还接开关管PM25的漏端和NM10的漏端,PM25的源端接VDD,PM25的栅端接sw, NM10的源端接GND,NM10的栅端接reset,分别由sw和reset的信号来控制PM25、NM10的导通状态,PM22~PM24串联,PM24的漏端分别接NM5、NM11、NM12的漏端,NM5与NM6的栅端接一起,由sw信号控制,NM5的源端接开关管NM9的漏端, NM9的源端接GND,NM9的栅端接swB;NM11的源端接GND,NM11的栅端接reset信号,当reset有效时,NM11、NM10导通,会把out1直接拉到0电位,电路不工作;
所述数字控制电路结构包括:PM8~PM9、inv1~inv9、TG、SL_RL以及SMT,OTA电路结构的输出信号out接inv1的输入端,inv1的输出端接inv2的输入端,在inv2的输出端得到out信号的延迟信号Dout,out与Dout电位相同,当电路工作时,TG导通,将Dout传送到inv3的输入端,inv3的输出端接inv4的输入,inv4的输出端得到DDout信号,由电容充放电结构产生的out1信号接到inv5的输入端,inv5的输出端再接到inv6的输入端,从inv6的输出端得到out1的延迟信号Dout1,再将DDout和Dout1分别接到SL_RL的RL和SL端,在SL_RL的Q端产生clk信号,clk信号接到反向器inv7的输入端,在inv7的输出端得到clk的反向信号clkB,clkB再接到inv8的输入端,inv8的输出端输出Dclk;同时,clk信号还接到SMT的输入端,在SMT的输出端得到sw信号,sw信号还接到inv9的输入端,在inv9的输出端得到反向信号swB,在inv1的输入端还连接PM8以及PM9的漏端,PM8以及PM9的源端接vdd,PM8的栅端接inv8输出端输出的Dclk信号,PM9的栅端接resetB信号。
所述OTA电路结构包括PM1~PM7以及NM1~NM4, PM2与PM1串联形成共源共栅结构,PM6、PM7为输入对管, PM6、PM7的栅端分别接inp、inn,PM6、PM7的源端接开关管PM3的漏端,PM3的源端接共源共栅结构中PM2的漏端,PM2的源端接PM1的漏端,PM1的源端接vdd,PM3的栅端接sw1B,PM6、PM7的漏端分别接NM2、 NM3的漏端, NM2、 NM3的源端接GND,NM1、NM4分别与NM2、NM3组成电流镜结构,NM1与NM4的漏端接PM4、PM5的漏端,NM1与NM4的源端接GND,PM4、PM5的源端均接vdd, NM1、 PM4的漏端输出信号为ou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5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