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蔗化学消毒组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74122.4 申请日: 2015-05-26
公开(公告)号: CN104885944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1
发明(设计)人: 高世武;林庆良;许莉萍;陈晓英;郭晋隆;阙友雄;袁照年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0 代理人: 陈智雄,黄秀婷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化学 消毒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果蔗化学消毒组培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果蔗(Saccharum officimarum.L)是甘蔗属热带种中具有大茎皮薄、质脆、汁多味甜的一类品种,具有解渴充饥、清凉解毒、消除疲劳等功效。果蔗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及实用的药物价值,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水果。我国果蔗资源比较丰富,根据蔗茎的颜色可分为黄皮果蔗、黑皮果蔗、白皮果蔗和青皮果蔗,其中以两广地区种植的黑皮果蔗最为有名。

近年来,果蔗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生产上也随之面临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果蔗受到多种病虫害侵染,市场上的果蔗种茎通常带有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病害,造成品种退化,导致蔗茎缩短、节间变短、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二是果蔗属无性繁殖作物,繁殖系数小,不利于良种的快速推广。应用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既可以扩大其繁殖系数,从而实现规模化繁殖;又能减轻病毒感染,有效控制病毒危害,保持果蔗的优良特性。因此探索果蔗的组培快速繁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果蔗脱毒种苗组培快繁的成本主要包括组培苗生产所需的培养基、设施设备、供电成本、耗材和人工成本。常规的果蔗组织培养方法要求接种过程、培养过程都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无菌消毒耗能大,人工操作成本高。如果能通过培养基改造,获得既保证果蔗组织正常生长,又具有杀菌、抗菌或抑菌功能的培养基,菌类也就不能在培养基中滋生。由于这种改造后的培养基不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一方面可以降低果蔗组织培养对设施设备的要求,尤其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所需配置的高压锅设备,缩减了投资成本,电能消耗也将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培养基开展果蔗组织培养,组培环节大为简化,人工操作的速度大幅提高,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由于改造后的培养基自身具有杀菌、抗菌或抑菌作用,能有效控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又不会对果蔗生长产生毒害或抑制,即不影响果蔗的正常生长,又从根本上简化了果蔗组织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蔗化学消毒组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果蔗化学消毒组培方法,包括培养容器消毒、培养基配制、种茎处理及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瓶苗移栽,其特征在于:

1.培养容器消毒:将培养瓶瓶盖及接种用的不锈钢盘在100mg/L次氯酸钠+100mg/L丙酸钙的水溶液中浸泡不少于10h,保存备用;

2.培养基配制:诱导培养基为MS+2.0~5.0mg/L 6-BA+0.1~1.0mg/L NAA+50~100mg/L次氯酸钠+50~100mg/L特美汀+50~100mg/L丙酸钙+20g/L蔗糖+3.0g/L琼脂粉,pH5.8;增殖培养基为:MS+0.5~2.0mg/L 6-BA+0.1~1.0mg/L NAA+50~100mg/L次氯酸钠+50~100mg/L特美汀+50~100mg/L丙酸钙+20g/L蔗糖+3.0g/L琼脂粉,pH5.8;壮苗培养基为MS+0.1~0.5mg/L 6-BA+1.0-2.0mg/L KT+0.5~1.0mg/L NAA+50~100mg/L次氯酸钠+50~100mg/L特美汀+50~100mg/L丙酸钙+20g/L蔗糖+3.0g/L琼脂粉,pH5.8;生根培养基为1/2MS+3.0~5.0mg/L NAA+50~100mg/L次氯酸钠+50~100mg/L特美汀+50~100mg/L丙酸钙+20g/L蔗糖+3.0g/L琼脂粉,pH5.8;所述MS培养基为1962年,Murashige和Skoog公开的MS培养基;所述6-BA,指6-苄氨基嘌吟;所述NAA,指〆-萘乙酸;所述KT,指6-糠氨基嘌吟;配制培养基时,先称各培养基配方中蔗糖和琼脂粉,加培养基总体积1/2的自来水,加热至琼脂粉完全溶解,再按各培养基配方配齐其他原料后,定容、然后用1mol/L的NaOH或1mol/L的HCl调pH值至5.8,分装到消毒过的培养容器中,封口,冷却凝固后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