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快速救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57160.9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8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邓军;李贝;马鹏;马砺;王彩萍;文虎;王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塌方 人员 掩埋 快速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消防救护设备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快速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各种风险因素日益增多。在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施工场所较多,且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基础开挖工程、大型土方工程中,由于安全防护缺失以及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土体塌方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近几年,媒体报道了若干起土体塌方致使人员被埋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2013年11月4日,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一小区的施工工地发生土方坍塌,一名施工人员被埋土下。救援过程中,为避免被困人员再次受伤,消防官兵们只能用铁锹和手往开挖土。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救援,被困人员终于被成功救出。
2014年6月20日,榆林定边县一处工地突然塌方,1名施工工人被困。消防官兵徒手挖土救人,由于救援时间过长,被困工人死亡。
2015年2月6日,兴仁县一在建商场工地发生塌方,4名工人被埋。为保证被埋人员的安全,大型的挖机很难施展。消防官兵只好用铁铲清理,待接近被困人员位置时,再用手刨土。经过近4个小时施救,将4人救出。
综观这些在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救援报道,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于现场环境复杂,或为保障人员的安全,无法使用大型的挖掘机械,而传统的救援方法仍采用由救援人员手刨或铁锹铲土的方法,技术手段落后,对救援人员的体力有着极大的消耗;二是救援时间较长,挖掘速度较慢,导致受困人员存活几率降低。
然而,目前在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救援领域并没有相关专业快速的救援装置。针对此类事故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用于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快速救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土体塌方致人员掩埋的快速救援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支架6,该支架6的底部设置有皮带运输机7,所述的皮带运输机7上设置有储土箱9,该储土箱9整体为一个密闭式的腔体结构,其底部设置有排土装置,所述的排土装置的出料口正对皮带运输机7,所述储土箱9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进土管道3,其另一侧设置有风机1,所述的储土箱9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进土管道3的端部正对兼作挡土板的储土箱9腰边的底部延伸,其另一端经过管道4与直达事故现场的吸土口5相连,所述的风机1与储土箱9之间设置有一层过滤网2。
所述的排土装置包含设置在储土箱9底部的底板13,该底板13整体为一个两侧分别向支架6内倾斜的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13的底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处的底部焊接有排土器外壳8,所述的排土器外壳8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正下方的侧面开设有出土口,所述的排土器外壳8内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旋转轴12,该旋转轴12的外面环形阵列有数条旋转叶片10,所述旋转叶片10的另一侧边贴合排土器外壳8的内壁移动。
所述管道4的内径由吸土口5处至进土管道3处逐渐变大。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动性好,通过车载的形式能快速到达救援现场;
(2)适应性强,能通过柴油发电机自供电,适应救援现场缺少电源的情况;操作灵活,吸土管道占用空间不大,可适用于复杂救援情况;
(3)救援效率高,降低救援人员劳动强度,可以不用靠人力将土排出;
(4)救援速度快,能够快速将塌方后的上层积土清理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保护板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防撞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