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56870.X | 申请日: | 2015-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王文通;吴永照;王建新;丁华兴;彭琦;陈鸿;许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38;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孙威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净距四 车道 浅埋大跨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在具有较为破碎岩石体的V级围岩中双向暗挖分离式两洞隧道的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出于线路规划需求和地形限制的考虑,交通线路有时不可避免地采取小净距隧道。传统的小净距隧道存在着结构安全和施工相互影响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由于小净距单洞四车道隧道的设计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因此研究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结构,进行安全合理的四车道隧道暗挖法设计,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现有的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一定的施工隐患;施工方式、流程不规范导致隧道的结构强度和安全稳定性不高。此外,还有施工效率低,工期较长且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用以在具有较为破碎岩石体的V级围岩中双向暗挖分离式两洞隧道,满足隧道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施工效率,节省工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用以在具有较为破碎岩石体的V级围岩中双向暗挖分离式两洞隧道,包括:步骤S10,沿纵向错开施工两隧道,错距不小于40m,进行超前洞口长棚管、超前注浆小导管以及中空注浆锚杆作业,用以注浆加固围岩形成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步骤S20,侧导坑上半断面的开挖及支护;步骤S30,侧导坑下半断面的开挖及支护,侧导坑模筑二次衬砌;步骤S40,中间洞室上半断面的开挖及支护;步骤S50,中间洞室下半断面的开挖及支护,中间洞室模筑二次衬砌;步骤S60,路面铺装及墙面装修;步骤S20-步骤S50的任一步骤中的支护步骤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封闭岩面裂痕的步骤;还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沟,引排污水沟中的污水至洞外污水系统的步骤,其中,排水沟上设置具有排水孔的盖板,用以将隧道内因消防、冲洗原因产生的积水汇入排水沟。
其中,在排水沟的下方预埋全封闭的硬塑管以形成清水沟的步骤;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沉砂井。
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两侧边墙底部,沿隧道纵向每侧设一道透水盲管,使隧道纵向排水通畅,并于有集中出水点的一定范围内设环向透水盲管,通过环向和纵向透水盲管以及横向设置的泄水管将地下水引流至清水沟内排出,避免二次衬砌后的地下水形成过大压力沿衬砌薄弱处渗入隧道。
其中,还包括:使用防水混凝土并掺入防裂抗渗外加剂,以实现结构的自身防水的步骤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微裂痕的步骤。
其中,实现结构自身防水的步骤还包括:对变形缝和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具体为:在变形缝处设置埋式橡胶止水带,施工缝设置带注浆管的止水胶。
其中,实现结构自身防水的步骤还包括:铺设无纺布和具有一定厚度的拱墙PVC防水板以形成柔性防水夹层;中间洞室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包括:自粘性防水卷材。
其中,还包括在隧道的进出口洞的门顶仰坡5m以外设置天沟,拦截地表水以免流至隧道洞口,避免渗漏水及地表水漫流的步骤。
其中,步骤S30中的侧导坑模筑二次衬砌的步骤或步骤S50中的中间洞室模筑二次衬砌的步骤包括:使用防水混凝土并掺入防裂抗渗外加剂,以实现结构的自身防水的步骤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微裂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净距四车道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设置超前洞口长棚管、超前注浆小导管以及中空注浆锚杆以注浆加固围岩形成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使得能够在具有较为破碎岩石体的V级围岩中双向暗挖分离式两洞隧道,新型的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一方面能够满足隧道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施工效率,节省工期。
第二、隧道内轮廓尺寸考虑结构施工误差、并且预留了变形、运营期间的部分设备安装及装修所需空间,内轮廓的形状根据结构受力要求。
第三、清水和污水进行分流设计,变形缝和施工缝的处理、结构自身的防水、设置天沟以及使用防水混凝土并掺入防裂抗渗外加剂的方案解决了隧道结构的防、排水问题;实现了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6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内部切断阀
- 下一篇:一种盾构连续切削桩基础穿越居民楼群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