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生物菌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47723.6 | 申请日: | 2015-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万忠清;陈智荣;吴伟浩;吴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浩;深圳市腾浪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垃圾 废水 进行 絮凝 沉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生物菌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在集中处理时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以大量的有机物为主,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多种成分,水中COD值高达每升十几~二十多万毫克,对这样的污水,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很难实现或者说实现要超庞大的设备,由于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是近几年才起步的,还没有先例参照的水处理技术,其关键点是如何降低入水口的COD值,使之达到其设备的承受能力;采用通用的化学絮凝剂效果不明显,且费用较高;也有人用生物菌制剂,试验室试验结果也不理想。因此,找到有效的针对高浓度有机餐厨垃圾废水实现絮凝沉淀,降低COD值的(制剂)方法迫在眉捷。有报导国外用EM菌试验做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有效果,但还没有普及,处于试验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生物菌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生物菌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制备生物菌液,所述生物菌液以酵母菌群为主,包括乳酸菌、芽孢菌;
(2)将高浓度有机餐厨垃圾废水先去除动植物油和较大颗粒混合物,得到餐厨垃圾含有悬浮物的乳状废水;
(3)在步骤(2)所述的乳状废水中加入步骤(1)所述的生物菌液,并搅拌;
(4)将步骤(3)已加入生物菌液的废水存入沉淀池中停留,停留时间与加菌量成正比;
(5)经絮凝沉淀后的废水中的上清液泵入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处理达标排放,絮凝沉淀液进入再生利用工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如化学絮凝剂法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①生物菌成本低,无副作用,无污染;
②生物菌与水处理工序中的厌氧菌、好氧菌有互助作用,无相斥作用;
③作用时间长,在菌体可生存的条件下均起作用,而化学絮凝剂当化学反应完成后就停止絮凝了,而且还有二次污染的可能;
④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有效降低了COD值;降低COD的能力与加菌量成正比;
⑤絮凝沉淀液有利用的价值。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1)所述的的生物菌液制备中,生物菌为酵母菌、乳酸菌、芽孢菌,各菌种组分配比为2:1:0.5,用深层液体民酵法制备微生物菌种,其培养基PH7.0,121℃灭菌20分钟,37.5℃恒温培养,搅拌转速30转/分,通气量20升/分钟。
步骤(4)中,加菌量在10%时,停留36小时,沉降后的沉淀液占总体积的6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目的仅在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非是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
一种用生物菌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制备生物菌液:所述生物菌液以酵母菌群为主,还包括乳酸菌、芽孢菌,各菌种组分配比为2:1:0.5,用深层液体民酵法制备微生物菌种,其培养基PH7.0,121℃灭菌20分钟,37.5℃恒温培养,搅拌转速30转/分,通气量20升/分钟。
(2)将高浓度有机餐厨垃圾废水采用三相离心机进行油、水、固的三相分离,去除动植物油和较大颗粒混合物,得到餐厨垃圾含有悬浮物的乳状废水。
(3)在步骤(2)所述的乳状废水中加入步骤(1)所述的生物菌液,采用液体搅拌机搅拌约3~6分钟。
(4)将步骤(3)已加入生物菌液的废水存入沉淀池中停留,其絮凝效果与停留时间、加菌量等成正比,根据现有实际条件确定生产中的停留时间和加菌量,它与现有的场地、容器、加工所需的周期有关,加菌量在10%时,停留36小时,沉降后的沉淀液约占总体积的65%左右。
(5)经絮凝沉淀后的废水中的上清液泵入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处理达标排放,水处理工艺流程是:调节-隔油-气浮-厌氧-好氧-强化处理-清水-排放;絮凝沉淀液进入再生利用工序,再生利用工序是:在絮凝沉淀液中加入活化后的EM菌液,搅拌后成为动物用营养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浩;深圳市腾浪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吴伟浩;深圳市腾浪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7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屋的预制组合屋面板
- 下一篇: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叶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