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蓝莓种植的土壤调酸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43556.8 | 申请日: | 2015-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根柱;王贺新;张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A01G17/00;C09K109/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21215 | 代理人: | 周志舰 |
| 地址: | 1166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蓝莓 种植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蓝莓的土壤调酸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又称“越桔”或“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桔属重要的经济植物,由于其果实内所富有的花青素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提高视力、抗衰老、抗肿瘤、治疗心血管和泌尿系统疾病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蓝莓的栽培距今还不到100年的历史,野生蓝莓的驯化工作始于上世纪初,美国人Coville最先选育了一些优良的野生蓝莓品种,随后对这些品种进行了人工栽培。我国对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最先对长白山地区的野生笃斯越桔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之后,吉林农大李亚东教授率先在我国开展了关于蓝莓引种栽培和驯化的工作,并先后从美国、加拿大、芬兰和德国引入100余个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同时还在蓝莓的栽培技术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继吉林农大之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也相继开展了蓝莓引种和栽培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以往大量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植物对其生长的土壤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尤其是土壤酸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蓝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通常,蓝莓喜好生活在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通气性良好和水分充足而稳定的酸性砂质土壤中。据报道,大多数蓝莓可以在pH值4.0~5.5的酸性砂质土壤中正常生长,而北方高丛蓝莓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土壤酸度必须控制在pH值4.0~5.2之间,且以pH值4.5~4.8为最好。可见,蓝莓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承耐能力非常有限,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土壤pH值的高低还直接决定着蓝莓植物对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吸收和利用的效率。例如,当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时,常使基质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降低,从而导致蓝莓植株对某些元素失调或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非酸性根际环境下生长的蓝莓会出现叶片缺铁性失绿,甚至引起生长不良。土壤pH大于5.2时,不仅造成蓝莓缺乏Fe、Mg离子而导致叶片失绿,且使树体中的Na、Ca离子积累过量而阻碍生长。再者,土壤pH值还会对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可利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莓属喜铵态氮植物,对土壤中的铵态氮比硝态氮吸收能力更强。当土壤pH值过高时,土壤中的铵态氮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不易被蓝莓吸收和利用的硝态氮形式,从而引起植株缺氧、生长受阻、叶片失绿和结果不良等症状。当pH高于5.2时,土壤中的自由铁会与有机物质形成络合物,使铁元素被固定,不能被蓝莓植物根系所吸收;同时,土壤中可溶性Mn、Zn、Cu的含量也都会下降,从而影响到蓝莓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此外,土壤pH值不但会对蓝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改变蓝莓花色素苷的合成过程。有研究结果表明,pH为4.5~5.0时,蓝莓果实中花色苷的含量最高;当pH为4.5时,达到最大值;但pH<4.0或pH>6.0时,花色素苷的积累明显减少,甚至引起植株死亡。蓝莓生长对土壤要求苛刻,土壤pH是影响蓝莓生长并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蓝莓对土壤酸度要求十分苛刻,适宜种植蓝莓的土壤在我国分布有限,大大限制了其种植的面积和规模,因此,土壤调酸改良在蓝莓栽培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施硫磺来调节土壤pH值。还有一些施用硫酸亚铁、硫酸铝等酸性肥料,虽能迅速降低土壤pH值,但是由于其盐离子浓度过高时会对根系造成毒害,所以在生产中使用较少。硫磺对土壤pH值调节的作用机理是硫磺施入土壤后,被硫细菌氧化成硫酸酐,硫酸酐再转化为硫酸,硫酸起到了调节pH值的作用。硫磺施入土壤后,需要40~80d分解后才能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这明显存在着滞后作用,且大面积的改良成本高、浪费严重。同时,有机栽培中因硫磺有杀虫杀菌作用,过度使用会影响土壤生物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3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