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PS/BD技术的地铁安全保护路面巡查记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7273.4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9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增;何喆卿;叶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13 | 代理人: | 陈志良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s bd 技术 地铁 安全 保护 路面 巡查 记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路面巡查的方法,特别是公开一种基于GPS/BD技术的地铁安全保护路面巡查记录方法,利用GPS/BD定位技术对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路面进行巡查,对地铁安全保护范围内在建项目可起到监控与分析预警作用,并对路面巡查作业进行跟踪管理。
背景技术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0号),在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保护区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施工的,应当制订对轨道交通的专项安全防护方案,其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应当征得轨道交通运营方同意,施工期间应当服从轨道交通运营方的监督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程内容:
(一)新建、扩建、改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爆破、挖掘、地基加固、钻探、打桩、顶进、打井、抽水施工;
(三)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活动;
(四)在过江(河)隧道段挖沙、疏浚河道;
(五)架设、埋设管线,地下坑道穿越轨道交通设施;
(六)移动、拆除和搬迁轨道交通设施;
(七)对轨道交通出入口、风亭、冷却塔、变电站等设施设备进行围圈施工;
(八)其它可能危害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与运营安全的行为。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安全保护范围是: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m内;
(四)城市轨道交通过河(湖)隧道、桥梁结构外边线外侧100m内。
针对上述管理办法所涉及的内容及轨道安全保护范围的定义,因此需要开展对安全保护路面巡查工作,通过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路面巡查的手段来发现未经技术审核的施工项目,排除施工风险,以确保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结构安全。
目前在开展路面巡查工作业务中主要存在的缺点如下:
1、轨道交通多为地下结构,因此轨道红线所在的位置在地面上往往体现得不够清晰;
2、由于轨道红线位置无法体现清晰,因此对于安全保护范围内违章项目的定位无法得以实现;
3、由于违章项目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因此无法对违章项目所在位置距离轨道红线位置距离的测量;
4、无法获得第一手准确的与违章项目有关的资料,例如违章项目所占用的面积等;
5、由于传统的巡查方式无法得知巡查人员的巡查轨迹,因此无法实现实际考勤与指派计划的相统一;
6、由于以往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实地走访、纸笔记录的形式,因此所形成的海量纸质信息给后续病害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无法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7、由于无法深入掌握安全保护范围内违章项目的基本资料和动态信息,因此无法实现对违章项目的状态跟踪;
8、一旦轨道内发生险情,无法第一时间完成险情责任归属方的界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一种基于GPS/BD技术的地铁安全保护路面巡查记录方法,是一种利用GPS/BD定位技术对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路面进行巡查的方法,本发明除了对地铁安全保护范围内在建项目可起到监控与分析预警作用,也能检查在此范围内有无违章项目的发生,同时也可对路面巡查作业进行跟踪管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GPS/BD技术的地铁安全保护路面巡查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铁安全保护路面巡查记录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系统设立安全保护范围内轨道红线的数据标准,所述的安全保护的范围为:
(1)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
(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
(3)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m内,
(4)城市轨道交通过河或湖的隧道、桥梁结构外边线外侧100m内;
步骤2:将轨道红线的数据录入终端设备中;
步骤3:将地铁结构及地理信息底图配置于终端设备中;
步骤4:系统的控制平台发布巡查任务,并指定专门的巡查人员进行巡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7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手机移动应用进行身份识别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