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9443.4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3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德坤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4;G01B11/30;G01B17/00;G01B17/06;G01B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计量 检测 单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电控机构(2)和检测头(3),本体的后端与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坐标控制支撑装置(4)连接,本体上设有面向检测头方向的模式识别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电控机构设置在本体内部,包括电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检测头前端设有检测介质发射器(31)和检测介质反馈接收器(32),分别与电控机构的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多件检测介质发射器呈圆形均布设置在检测头的前端,检测介质反馈接收器设置在检测介质发射器的圆形范围内。本检测装置安装在智能计量检测单元上,能够实现非接触检测,智能化程度高,且检测精度及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制造业加工工厂的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装置,属于计量检测技术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对计量对像的对应参数进行一系列的反复测试,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成为计量检测,在机械制造领域通常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及产品的设计要求对产品零部件的加工尺寸、装配尺寸等数据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检验。
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中加工精度的指标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表面质量的指标有表面粗糙度、表面加工硬化的程度、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大小,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表面粗糙度。
现有技术中的计量检测通常是使用如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长度和角度块规量仪、角度仪、粗糙度仪等计量器具对零部件进行检验,通常的检验是接触式检验,即通过计量器具与待检验零部件的检测部位进行接触来量取被检验部位的具体尺寸是否在工艺要求的尺寸公差范围内。
这种传统的接触式计量检测存在以下缺陷:
1.计量器具在接触被检测零部件时会产生磨损,长时间使用检测精度会降低,因此需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验以保证其检测精度;
2.被检测零部件、特别是批量生产的零部件的需检测表面为了防止锈蚀通常会进行涂油处理,计量器具在接触被检测零部件时易被油污污染,且涂油处理易附着灰尘,若灰尘进入计量器具,则计量器具的检测结果会不准确,同时计量器具易损坏;
3.通常的接触式计量检测是人工操作,即检验人员或操作人员持计量器具进行检验,特别是针对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抽检,检验效率较低,且不同的检验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同一计量器具检验的结果有可能不同,具有细微的人为个体检测差异性;
4.针对有铸造缺陷、焊接变形等制造缺陷、且具有多道加工工序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尺寸以弥补缺陷、降低报废率,借尺寸后完成一道加工工序的零部件往往在其他加工工序中依然存在缺陷,这种结构复杂的零部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接触式计量检测通常不易直接准确测量,通常是靠机床的精度来保证,若加工机床的精度降低,则被加工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就无法保证,通常人为寻找超差原因会有个延迟,即,接触式计量检测不易在第一时间发现机床精度降低,进而造成批量零部件质量不合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装置,安装在智能计量检测单元上能够实现非接触检测,智能化程度高,且检测精度及效率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装置包括本体、电控机构和检测头;
所述的本体的后端与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坐标控制支撑装置连接,本体上设有面向检测头方向的模式识别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模式识别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分别与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信息处理电控装置的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的电控机构设置在本体内部,包括电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电控机构与智能计量检测单元的信息处理电控装置的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德坤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德坤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智能测斜绳
- 下一篇:光学侦测杯底的检验方法及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