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13678.2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常承忠;倪飞宇;任艳飞;常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承忠;倪飞宇 |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方向 进行 调节 射频 消融 | ||
1.一种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包括依次对接的手柄(12)、套管旋转组件(11)与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12)、所述套管旋转组件(11)与所述套管中的电极(1),所述套管旋转组件(11)控制所述套管进行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极(1)由所述套管中伸出或回收至所述套管中的电极推送组件、与用于控制所述套管弯曲角度的套管弯曲调节组件;
所述电极(1)为软式针电极,所述电极推送组件控制所述电极(1)沿所述套管的弯曲方向伸出至所述套管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末端嵌入在所述套管旋转组件(11)的前端面上,所述套管包括相对接的硬质金属管(6)与金属软管(4)、以及套设在所述硬质金属管(6)与所述金属软管(4)外侧的保护套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12)中设有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极(1)和测温组件连接的电缆接头(16)、与开设在所述电极(1)前端面的出水口(3)连通的注水接头(17)、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极推送组件相配合的推送配合部(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12)的内部设有用于所述接头组件在其内部进行位移的滑道;
在所述手柄(12)的顶部表面设有便于查看所述电极(1)伸出距离刻度指示线(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由多个温度感应器(2)、以及与其相连接的温度感应器电缆(8)构成,所述温度感应器电缆(8)的末端与所述电缆接头(16)相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2)安装在所述电极(1)的前端和/或所述金属软管(4)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弯曲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10)与缠绕在其外壁面上的拉丝(9)构成,所述调节旋钮(10)的底部装配在所述套管旋转组件(11)的内部,所述拉丝(9)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软管(4)的前端相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旋钮(10)拉紧所述拉丝(9),以驱使所述金属软管(4)由水平状态变为弯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推送组件包括推送手柄、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具有弹性的推送片(15),所述推送手柄由固定手柄部(13)与活动手柄部(14)构成,所述推送片(15)的末端与所述活动手柄部(12)相连接,其顶部顶抵在所述推送配合部(18)的后端;
在所述固定手柄部(13)与所述活动手柄部(14)的相对应侧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对所述电极(1)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卡紧部(1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弯曲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手柄、以及与其相连接的拉丝(9),所述调节手柄由固定手柄部(13)与活动手柄部(14)构成,所述固定手柄部(13)与所述手柄(12)相连接,所述拉丝(9)的末端与所述活动手柄部部(14)相连接,另一端则与所述金属软管(4)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拉丝(9)在所述调节手柄的带动下,以驱使所述金属软管(4)由水平状态变为弯曲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手柄部(13)与所述活动手柄部(14)的相对应侧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对所述金属软管(4)的状态进行定位的卡紧部(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对电极头的方向进行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推送组件为推送片(15),所述推送片(15)为扳机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承忠;倪飞宇,未经常承忠;倪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6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