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200773.9 | 申请日: | 2015-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岭;赵宝洲;刘勃彤;腾雪;谢小吉;黄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78 | 分类号: | C09K1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方 结构 氧化物 转换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光激发的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并提供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功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上转换发光材料是一种在红外激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可见光的荧光材料,即将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的材料,特点是所吸收的光子能量低于发射的光子能量,这种现象违背斯托克斯Stokes定律,因此又称为反Stokes定律材料。上转换发光与其他发光方法对比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严格的相位匹配,对激发波长的稳定性要求不高;2)输出波长具有一定的可调谐性;3)可以有效降低光致电离作用引起基质材料的衰退;4)有利于全固体激光器的发展。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主要有氟化物、氟氧化物、氯化物、氧化物等。目前,商用最多的上转换发光材料主要是在氟化物基质中掺杂稀土元素制备的,如NaYF4基质中掺杂Er,Ho,Tm和Yb等稀土元素,主要是稀土发光离子很容易掺杂到氟化物基质中,且氟化物基质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500cm-1),较高的上转换发光几率,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苛刻,而且氟化物有毒,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合成器件中难于集成。对比于氟化物,虽然氧化物的声子能量较高,难以获得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但其制备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因而,人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找到既有氟化物那样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又有类似于氧化物结构稳定性。近年来,上转换发光材料已在上转换激光器、光纤放大器、防伪、生物分子荧光标记、三围立体显示、红外探测、光电集成、光电传感、光电耦合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尽管氟化物基质的上转换材料的发光强度高,但其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苛刻,而且氟化物有毒,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合成器件中难于集成。而氧化物虽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但发光效率不高,因此制备出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发光效率高,合成工艺简单,无污染的上转换发光材料迫在眉睫。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且具有实用价值的上转换氧化物发光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如专利CN1687306所涉及的是用共沉淀法制备的以Y2O3为基质的纳米级上转换发光材料。该专利所述的纳米级上转换发光材料虽然粒径尺寸较小,但实际实验过程中所需的陈化时间长,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的次数较多,再加上抽滤,整个实验操作流程过于繁琐,且实验周期长,不适合工业上大规模批量生产。
如专利CN1664060所涉及的是用共沉淀法制备的以Lu2O3为基质的纳米级上转换发光材料。该专利所述的纳米级上转换发光材料虽然粒径尺寸较小,实验周期较上述专利CN1687306稍短,但发光强度欠佳。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论文《Li增强稀土离子荧光现象及机制研究》虽然加入Li离子后发光强度有极大增强,最强达50倍,但实验中所加的Li离子的摩尔量过大,影响了样品的纯度,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光激发的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所获得的颗粒粒径为100nm~1μm,且粒度分布均匀,红外上转换效率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发光强度高和颜色可调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上转换激光器、光纤放大器、防伪、生物分子荧光标记、三围立体显示、红外探测光电集成、光电传感、光电耦合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外光激发的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其结构式为:RE2-a-b-c/3MaNbO3:Lic,其中,RE为Sc,Lu,Gd,La,Y中的至少一种组成,M为Tm,Er,Ho,Tb,Dy中的至少一种组成N为Nd,Yb中的至少一种组成;且0<a≤0.08,0.0050≤b≤0.2,0≤c≤0.0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红外光激发的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07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