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脊液抽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97536.1 | 申请日: | 2015-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圳冲;王颖钊;柳嘉欣;王越;郑永园;顾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脊液 抽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脊液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脑脊液是一种由脑室的脉络丛细胞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各项指征反应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生化和病理状况。人们一直致力于长期连续地收集脑脊液并加以检测,以用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并且脑脊液的研究常和静脉给药挂钩,以期得到实用的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并且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传统上,脑脊液一般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来收集,每次约需20分钟,能收集到约100μl,但2次间的间隔时间可长达2~3个月。这种方法并不能用于长期连续地收集脑脊液。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月第7卷第24期分类号R-332公开了啮齿类动物脑脊液取样技术,开创出一种在小脑延髓池置管的方法,每次可收集30–50μL 脑脊液,2次的间隔最小为3小时。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持续收集2~3周。然而,这种模型仍然不能实现连续并大量地收集脑脊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时间短,见效快,静脉给药方便,运作稳定,可连续大量地抽取脑脊液的抽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脑脊液抽取装置,包括颈静脉置管装置、双侧侧脑室置留管装置和马尾圆锥置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双侧侧脑室留置管装置包括脑脊液容量瓶和与脑脊液容量瓶相连的双侧侧脑室留置管,所述双侧侧脑室留置管末端连接导管帽;
所述颈静脉置管装置包括颈静脉置管和与颈静脉置管相连的静脉注射器,颈静脉置管由第一PE管和第一硅胶管组成, 所述第一PE管插入第一硅胶管内,所述第一PE管和第一硅胶管之间由胶水固定,距第一PE管前端2.5cm处设有一个硅胶膨大泡;
所述马尾圆锥置管装置包括马尾圆锥置管和置于马尾圆锥置管末端的脑脊液收集器,所述马尾圆锥置管由第二PE管和第二硅胶管组成, 所述第二PE管插入第二硅胶管内,所述第二PE管和第二硅胶管之间由胶水固定,距第二PE管前端2.5cm处和尾端2cm处各设有一个硅胶膨大泡。
进一步,所述PE管长3cm,硅胶管长6cm。
所述PE管的内径为0.25mm,外径为0.5mm,所述硅胶管的内径为0.5mm,外径为1mm。
进一步,所述颈静脉置管和马尾圆锥置管装置后端设有导管和导管帽,不使用时关闭,提高装置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颈静脉置管装置、双侧侧脑室留置管和马尾圆锥置管装置内部均为空心。保证置管畅通,其中颈静脉置管装置需要定期进行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的灌注以保持通畅,提高给药和抽取脑脊液效率。
使用时,在手术显微镜下,置入颈静脉置管,硅胶膨大泡可防止颈静脉置管脱落,打开末端导管帽,连接并推动静脉注射器,往右心房内注射含氯丙嗪的药物,使用显微直剪在实验物硬脊膜上剪一V形口,用显微直镊夹起硬脊膜,植入马尾圆锥置管,直到PE管尖端的膨大泡到达切口,以马尾圆锥置管中有脑脊液回流为准,确定马尾圆锥置管已插进蛛网膜下腔,预结扎收紧结扎线,打结固定,马尾圆锥置管最后自皮下穿出,尾端的膨大泡可防止马尾圆锥置管脱落,使用导管帽封住马尾圆锥置管末端,为保证置管不堵塞,每天分别往双侧侧脑室定时定量注射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和人工脑脊液。术后第3天,通过双侧侧脑室留置管连接脑脊液容量瓶往双侧侧脑室灌流人工脑脊液,脑室的压力增高并使尾侧的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流出,打开马尾圆锥置管末端导管帽,脑脊液流入脑脊液收集器。
本发明采用的颈静脉置管装置用于注射药物,双侧侧脑室留置管装置用于注射人工脑脊液和生理盐水,马尾圆锥置管装置用于收集脑脊液,各装置相互配合运作,协同完成脑脊液抽取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脑脊液抽取装置时间短,见效快,静脉给药方便,操作简便,运作稳定,可连续大量地抽取脑脊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整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侧侧脑室留置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颈静脉置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马尾圆锥置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频谱治疗仪
- 下一篇:一次性冲洗吸引引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