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房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96972.7 | 申请日: | 2015-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3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43/046 | 分类号: | A47J43/046;A47J43/0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房设备 | ||
本发明公开厨房设备,包括底座,放置于底座上的搅拌容器,由底座伸入搅拌容器内的旋转加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旋转加工件旋转的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传动件固连,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带动传动件旋转;还包括套设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离合组件以及使得所述离合组件卡合或脱离第二电机传动组件的切换组件;当第一电机输出时,所述离合组件脱离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当第二电机输出时,所述离合组件卡合第二电机传动组件。高速电机和低速电机分别对应厨房设备不同的运行状态,分别使用高速电机和低速电机的总成本比单独使用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功能的电机的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厨房设备。
背景技术
厨房设备,诸如食物处理机、搅拌机等,其主要通过设置在搅拌容器底部的刀片高速旋转,在水流的作用下将食物反复打碎从而对食物进行各类烹饪操作。
现有的厨房设备均朝多功能、多样化发展,可针对不同的食材实现不同的功能。在此种情况下,厨房设备的搅拌结构需要具备不同的转速,为实现此功能,现有的专利,例如公开号为CN202619461的中国专利“一种兼具高、低转速功能的食物处理机的驱动装置”,其通过在传动马达上设置变速箱,当需要低速转动时,通过变速箱的变速实现;
又如公开号为CN202426254的中国专利“一种低速榨汁机”,其设置有上下离合结构和减速结构,通过上下离合结构实现电机输出轴与减速结构的结合和脱离从而达到高低速切换的功能。
再如公开号为CN101077277的中国专利“一种双电机型碎冰搅拌机”,其通过设置两个电机,两套搅拌刀轴,在需要不同转速时,进行切换。
上述现有的专利中,通过一个电机配合较精密的离合或变速功能实现双速驱动,或者通过两个电机实现双速驱动;上述结构成本均较高,要么需要较精密的减速机装置,要么需要设置多个搅拌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成本较低且能满足高低双速驱动功能的厨房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厨房设备,包括底座,放置于底座上的搅拌容器,由底座伸入搅拌容器内的旋转加工件;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旋转加工件旋转的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传动件固连,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带动传动件旋转;还包括套设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离合组件以及使得所述离合组件卡合或脱离第二电机传动组件的切换组件;当第一电机输出时,所述离合组件脱离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当第二电机输出时,所述离合组件卡合第二电机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与被动轮,主动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连,被动轮套设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所述被动轮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等间距开设多个L型通槽,所述L型通槽包括开设于凹陷部侧壁的垂直凹槽和开设于凹陷部底壁的水平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底壁中部还向下延伸形成有柱状导套。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底部形成柱状插接部,柱状插接部容纳于被动轮凹陷部内,且柱状插接部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传动卡板;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位于该柱状插接部内并与传动件固连;所述多个传动卡板均位于相邻L型通槽形成的空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轮、卡环与环形垫片;所述离合轮中部形成开孔,外侧壁设置有凸缘,所述离合轮内还设置有多个可伸入或脱离L型通槽的离合卡板;所述卡环包括环形主体部以及位于环形主体部内侧壁的环形承接部;所述环形主体部上端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环形垫片上对应于多个卡扣开设有多个卡孔;所述凸缘卡接于环形承接部与环形垫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主体部外侧壁下端设置有多个卡键,所述卡键包括水平端面以及由水平端面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