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81905.8 | 申请日: | 2015-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昌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011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机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化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塑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塑成型机的固定模固定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现有的注塑模具在工件生产完毕后,通常需要工人戴手套取下工件,因此存在一定危险,而且若生产异形橡胶产品,由于异形橡胶产品存在异形结构,因此直接拿出异形橡胶产品则容易将其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拿出异形橡胶产品的自动化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化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与定模相连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上设有浇注孔,所述浇注孔贯穿定模并与型腔相通,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动模垫板和动模板,所述的动模板包括独立设置的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所述的动模垫板两侧设有朝向定模方向设置的挡沿一,且所述的挡沿一上穿设有活动杆,所述的动模垫板两侧的活动杆分别通过弹簧与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连接,所述的定模上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定位杆,所述的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上分别设有与两个定位杆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动模垫板与气缸一连接,且能通过伸缩气缸一使所述的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孔的配合靠近或分离。
将原料通过浇注孔注入动模与定模相连形成型腔内,之后进行成型,成型完毕后通过气缸一移动动模从而打开型腔,由于定位杆是倾斜设置,因此能通过伸缩气缸一使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孔的配合靠近或分离,因此此时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相互分离,便于拿出在型腔生产的异形工件,避免水平拿出损坏工件。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模具中,所述的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相对的一侧设有齿槽,且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能相互抵靠,并通过相对的齿槽在型腔内成型带外螺纹的工件。
因此带外螺纹的异形工件方便通过本模具拿出。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模具中,还包括设置在动模内的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助力杆和与助力杆连接的气缸二,且助力杆能通过气缸二伸入到型腔内,并推出在型腔内成型的工件。
可以通过气缸二以使助力杆推出在型腔内成型的工件,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模具中,所述的助力杆端部设有凸台,且所述的助力杆能通过凸台推出所述的工件。
通过凸台能增加与工件接触面积,起到保护工件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模具中,所述的动模座板与气缸三连接,所述的动模座板上设有凸起,所述的动模垫板一端具有通孔,所述的凸起穿过通孔伸入到所述的型腔内,且能通过气缸三伸缩使动模座板与动模垫板抵靠或分离。
可以通过气缸三拉动凸起,同时通过气缸二推出助力杆使工件轻松分离。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模具中,所述的动模座板一侧设有挡沿二,所述的动模垫板通过连接板与气缸一连接,且当连接板与挡沿二抵靠时,所述的凸起能置于型腔内用于工件成型。
因此使本模具能从生产和卸料两种模式快速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将原料通过浇注孔注入动模与定模相连形成型腔内,之后进行成型,成型完毕后通过气缸一移动动模从而打开型腔,由于定位杆是倾斜设置,因此能通过伸缩气缸一使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孔的配合靠近或分离,因此此时上动模板和下动模板相互分离,便于拿出在型腔生产的异形工件,避免水平拿出损坏工件。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模具三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
1、定模;11、浇注孔;12、定位杆;
2、动模;21、型腔;
3、动模座板;31、气缸三;32、凸起;33、挡沿二;
4、动模垫板;41、挡沿一;42、活动杆;43、弹簧;44、气缸一;45、通孔;46、连接板;
5、上动模板;51、下动模板;52、定位孔;53、齿槽;
6、助力杆;61、气缸二;62、凸台;
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昌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昌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1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节省模具空间的行位结构
- 下一篇:汽车密封条拼接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