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71726.6 | 申请日: | 2015-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曾二贤;杨景胜;吴海洋;郭念;陈一军;白强;王学群;冯衡;田三明;刘林芳;张荣生;徐彬;夏谦;孙欣苗;张轶;冯德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陡峭 山区 输电 子母 基础 框架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基础(1)、子基础(2)和主联梁(3),所述主联梁(3)的两端分别与母基础(1)、子基础(2)连接,母基础(1)和子基础(2)通过主联梁(3)形成框架结构;
所述母基础(1)包括母基础主柱(1.1)和母基础扩底部(1.2),所述母基础主柱(1.1)包括母基础露高段(1.11)和母基础埋深段(1.12),母基础露高段(1.11)通过地脚螺栓或插入式角钢与上部输电塔钢桁架连接;沿母基础主柱(1.1)周向均匀设有多根母基础主筋(1.3),每根母基础主筋(1.3)沿母基础主柱(1.1)轴线布置;母基础(1)外壁设有沿周向布置环形的母基础外箍筋(1.4),母基础主柱(1.1)外壁内侧设有环形的母基础架立箍筋(1.5),所述母基础架立箍筋(1.5)沿母基础主柱(1.1)周向布置且依次与全部母基础主筋(1.3)连接;母基础主筋(1.3)沿母基础主柱(1.1)纵向深度方向环形布置;母基础主筋(1.3)外壁设有沿周向环形布置的母基础外箍筋(1.4),所述母基础外箍筋(1.4)通过焊接或绑扎与母基础主筋(1.3)相连;母基础主柱(1.1)外壁内侧设有环形的母基础架立箍筋(1.5),所述母基础架立箍筋(1.5)沿母基础主柱(1.1)周向布置且依次与全部母基础主筋(1.3)连接;
所述子基础(2)包括子基础主柱(2.1)和子基础扩底部(2.2),所述子基础主柱(2.1)包括子基础露高段(2.11)和子基础埋深段(2.12);沿子基础主柱(2.1)周向均匀设有多根子基础主筋(2.3),每根子基础主筋(2.3)沿子基础主柱(2.1)轴线布置;子基础(2)外壁设有沿周向环绕布置的子基础外箍筋(2.4),子基础主柱(2.1)外壁内还设有子基础架立箍筋(2.5),所述子基础架立箍筋(2.5)沿子基础主柱(2.1)周向环绕布置且依次与全部子基础主筋(2.3)连接;
所述主联梁(3)设有五层主联梁主筋(3.1),主联梁加密箍筋(3.2),主联梁非加密箍筋(3.3)和主联梁端部锚筋(3.4);五层主联梁主筋(3.1)沿主联梁(3)矩形截面对称布置,其中两层主联梁主筋(3.1)分布在矩形截面上下各一层,矩形截面中间等高度方向等距离布置另外三层主联梁主筋(3.1);所述五层主联梁主筋(3.1)端部和主联梁端部锚筋(3.4)的两侧锚固在母基础(1)、子基础(2)结构中,形成共同传力体系;所述主联梁加密箍筋(3.2)和主联梁非加密箍筋(3.3)采用S形双肢、四肢箍或复合箍将五层主联梁主筋(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基础(1)和子基础(2)的垂直主平面均设有支撑联梁(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基础主柱(1.1)是等截面圆柱形结构,母基础主柱(1.1)的直径d1为1.2m~2.0m;
所述母基础扩底部(1.2)是由变截面圆台与等截面圆柱组成的组合式结构,母基础扩底部(1.2)的圆台底部直径即为扩底直径d2,d2按1.5~2.0倍d1取值;母基础扩底部(1.2)的等截面圆柱高度为h1,h1按0.15~0.20d2取值;所述母基础扩底部(1.2)变截面圆台高度为h2;所述母基础扩底部(1.2)的侧面斜率为(d2-d1)/2与(h1+h2)的比值;(d2-d1)/2与(h1+h2)的比值按1/3~1/2取值;
所述母基础埋深段(1.12)高度H1为7.0m~9.0m,母基础露高段(1.11)高度H2为5.0m~7.0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基础主柱(2.1)的截面直径d3为1.0m~1.3m,子基础扩底部(2.2)的直径D为1.8m~2.5m;所述子基础埋深段(2.12)的高度H3为3.0m~5.0m,子基础露高段(2.11)的高度H4为0.5m~2.0m;所述子基础沿塔中心45°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陡峭山区输电塔的子母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联梁(3)为矩形截面结构,所述主联梁(3)与母基础(1)、子基础(2)相连处的截面尺寸为高1.3m×宽0.6m,主联梁(3)的中间部分矩形截面为高1.0m×宽0.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17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水装置
- 下一篇:有压隧洞检修进入门门背清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