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管的消音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71658.3 | 申请日: | 2015-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叶维敏;汪庭文;何晓鸣;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08;F02D9/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刘哲源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消音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是指一种排气管的消音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环境中交通噪声是辐射最强、影响最广的污染源。机动车辆噪声中,排气噪声是主要噪声声源之一,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安装排气消声器,安装消声器后必然对发动机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消声器的功率损失在3%~8%,消声量较大时允许有较大的功率损失;匹配小功率发动机的消声器更要求有较低的功率损失。
我国的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已,更要求车的节能环保,美观和舒适。机动车辆的交通噪声是城市道路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汽车的噪声法规将会不断严格。然而在一般的消音器生产加工时,目前市面上主要应用的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只能单独地对高频或是中低频的噪音进行处理,适用范围不广,并且就阻性消声器来说:在高温、水蒸气以及对吸声材料有腐蚀作用的气体中,消声器的使用寿命短,对低频噪声效果差;最大的弊端就是消声器功率损失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的消音处理方法,减小气流对消音器的损害,降低消声器的损耗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气管的消音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排放的气流通过进气口通入到通气管中,气动控制阀能根据气流量的大小来控制气流的流向;
(B)当气流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气动控制阀门打开,气流由进气口直接进入到第一个分隔板与消音腔壁构成的空间内,大部分的气流由连接管进入到第二个分隔板与挡板之间的空间,剩余部分的气流由两个分隔板上的通孔逐级对其进行消音处理;
(C)由进气口处通入的气流突然从较小空间环境内进入到较大空间环境内,只有通孔固有频率附近的少数频率的声波才能通过通孔到达第二个分隔板与挡板之间的空间,而另外少数频率的声波则不能通过通孔,只能在分隔板与消音腔端部共同构成的空间不断反射,直至气流动量消失,即完成第一阶段的消音工序;
(D)经过第一阶段的消音工序后,被大幅度减弱的气流大部分进入两个挡板之间的连接管中,最终由出气口排出;
(E)剩余部分在气孔固有频率附近的少数频率的声波才能通过气孔到达出气口,而另外少数频率的声波则不能通过气孔,只能在第二个挡板与消音腔另一端端部共同构成的空间不断反射,直至气流动量消失,即完成第二阶段的消音工序;
在上述步骤中,在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消音腔,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消音腔内沿出气口方向依次安装有两个分隔板和挡板,连接管贯穿两个分隔板的上部,连接管贯穿两个挡板的下部,分隔板的下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挡板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气孔,在所述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还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贯穿分隔板与挡板,在通气管与进气口连接处设置有气动控制阀。
传统的消声器在使用时,不管气流量大小,气流均会在消音器内部结构中穿过以进行消音处理,而混合在气流内的少量杂质或是腐蚀物质会长期停留在消音器内部,会对其内部结构造成一定损伤,降低了消音器的功率;本发明中经过消音腔的气流剩余极少量的部分残留在消音腔内,减小了残留部分气流对消音器内部的冲击或是腐蚀,降低了消声器的损耗功率;而当由进气口流入的气流量较小时,气流相应产生的噪音较小,气动控制阀直接关闭,气流直接有通气管经出气口排出,减小了消音腔内气流残留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消音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气孔的直径大小沿出气口方向递减。第二阶段消音工序是对气流中噪音声波的最终处理,至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的第二个挡板上的孔径小于第一个挡板的孔径,使得气流再一次被分级处理,经过第二阶段消音工序的两次筛选,可以彻底保证气流中的噪音被完全消除。
远离出气口的挡板上的气孔的直径大于靠近出气口的挡板上的气孔的直径。通孔主要在第一阶段消音工序中起到筛选通孔固有频率的噪音声波的作用,而气孔则是在第二阶段消音工序中起到筛选气孔固有频率的噪音声波的作用,当第一阶段消音工序结束后,进入到第二阶段消音工序的气流经过气孔时,噪声的频谱就会移向高频或超高频,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对人的干扰和伤害;通孔的孔径大于气孔的孔径,两者自身所固有的频率不同,可先后对不同频率的声波进行消除,保证气流流经本发明后,安静无害地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1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气歧管
- 下一篇:排气再处理装置和关联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