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68239.4 | 申请日: | 2015-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9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汪庭文;黄柳志;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障 发动机 排气 歧管 密封 性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歧管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零件之一,工作过程中承受着从环境温度到近千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同时还要满足气密性与耐久性的要求;现代轿车发动机朝着小型化、高升功率的方向发展,排气压力也随之升高,这对排气歧管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排气歧管与发电机连接处,温度较高,压力较大,容易导致密封垫片变形,进而影响排气歧管的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排气歧管密封装置存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密封装置存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排气歧管密封装置设计合理,在高温高压下不容易变形,保障了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密封垫片主体,所述密封垫片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缸盖和排气歧管连接处,对缸盖和排气歧管连接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密封垫片主体内包括:
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密封垫片主体的温度进行控制;
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密封垫片主体预设位置处的压力值大小;
厚度调节单元,所述厚度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获得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调节所述预设位置的厚度,保障所述密封垫片主体的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具体为:所述密封垫片主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循环冷却液,所述循环冷却液通过软管与散热片连接。
其中,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具体为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厚度调节单元具体为压力高度调节柱,所述压力高度调节柱与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单片机连接。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具体为密封垫片主体的边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设计为包括:密封垫片主体,所述密封垫片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缸盖和排气歧管连接处,对缸盖和排气歧管连接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密封垫片主体内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密封垫片主体的温度进行控制;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密封垫片主体预设位置处的压力值大小;厚度调节单元,所述厚度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获得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调节所述预设位置的厚度,保障所述密封垫片主体的密封性能的技术方案,首先在密封垫片主体内中设置温度控制单元,对密封垫片主体的温度进行控制,防止因为温度过高发生变形,然后通过压力检测单元获得压力值,当压力过大时,通过厚度调节单元,调节压力过大处的厚度,保障密封效果,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密封装置存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排气歧管密封装置设计合理,在高温高压下不容易变形,保障了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其中,1-密封垫片主体,2-温度控制单元,3-压力检测单元,4-厚度调节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障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密封装置存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排气歧管密封装置设计合理,在高温高压下不容易变形,保障了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8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