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45232.0 | 申请日: | 2015-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刁承民;丁中;刘飞;李彩霞;刘国;孙争取;杜海生;孔雅;王衔玉;孙秀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6;C21C7/06;C21C7/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氢致 裂纹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铁水预处理:将铁水采用KR铁水脱硫技术脱硫,出铁前将钢包渣倒入铁水罐,利用钢包渣强还原性进行铁水脱硫,至铁水中硫的重量百分比在0.005%以内;
2)转炉吹炼:用废钢作为转炉冷料,所述废钢中P的重量百分比﹤0.1%,S的重量百分比﹤0.08%,降低二次吹炼阶段钢中[O]浓度至0.050%~0.080%,吹炼后期采用石灰和白云石作为冷却剂,禁止加入赤矿粉冷固球,提高终渣碱度至2.7~3.5,吹炼终点钢水中硫的重量百分比控制在0.008%以内;
3)CAS渣洗:转炉出钢过程中,根据转炉吹炼终点钢水中[O]的含量,按照配比往钢包加入造渣料和脱氧剂,利用出钢冲击和底吹氩气搅拌的作用,产出初期精炼渣,控制初期精炼渣碱度为3.5~4.5,其中FeO+MnO的重量百分比在1%以下,Al2O3的重量百分比≥20%,CaO的重量百分比≥45%,钢水中硫的重量百分比控制在0.005%以内;
4)LF炉精炼:根据初期精炼渣的颜色和转炉下渣量,先加入造渣料,再加入脱氧剂,二次造渣,控制渣中SiO2的重量百分比在10%以下,钢水中Alt的重量百分比在0.025%~0.040%之间,至钢渣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然后将钢水温度升高至1580℃~1600℃,采用800NL/min~1000NL/min的氩气搅拌5min~10min,使钢水充分进行渣洗;
5)RH炉脱氢:真空度低于100Pa时脱氢时间不低于15min;
6)连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搅拌头插入深度和转速分别调整为1400mm~1500mm和90转/min~100转/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造渣料为石灰与萤石,脱氧剂为铝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钢水中[O]的重量百分比﹤0.06%时,加入造渣料4.54Kg/t钢~6.82Kg/t钢,加入脱氧剂0.91Kg/t钢~1.36Kg/t钢;当钢水中[O]的重量百分比为0.06%~0.10%时,加入造渣料8.18Kg/t钢~10Kg/t钢,脱氧剂1.5Kg/t钢~1.86Kg/t钢,造渣料与脱氧剂的比例为5.13~5.56;当钢水中[O]的重量百分比≥0.10时,加入造渣料8.18Kg/t钢~11.36Kg/t钢,加入脱氧剂1.95Kg/t钢~2.09Kg/t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造渣料为精炼渣,脱氧剂为铝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加入造渣料0.91Kg/t钢~2.27Kg/t钢,加入脱氧剂0.14Kg/t钢~0.32Kg/t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当钢水初始S的重量百分比≥0.010%,搅拌10min;当初始硫的重量百分比为0.005%﹤S≤0.010%,搅拌8min;当初始硫的重量百分比≤0.005%,搅拌5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脱硫完毕后,进行合金微调,然后将氩气流量调整为50NL/min~200NL/min,保证钢水液面波动,渣壳不破,吹氩时间在15min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氢致裂纹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控制LF炉炉内压力为90KPa~11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52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