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等级评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32084.9 | 申请日: | 2015-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余敏;李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林 树种 生态 适应性 等级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林树种等级评价领域,具体为一种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等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造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稳定性差,综合效益低,树种的驯化和引进困难,是一直以来制约造林选择适宜树种及其组合进行配置的重要瓶颈。从国内外相关资料看,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包括单一树种的评价,同类树种的评价,以及多类树种的评价。对单一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而言,通常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某种树种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如卫三平等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有局势决策法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也可以以造林树种为实验材料,进行一些生态适应性指标的实验,从而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如陶晶以引进树种银莓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抗寒性测定及耐盐碱盆栽试验,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生态学上的参考。对同类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来说,评价指标的筛选和量化尤为重要。树种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很多,胡建忠等在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型乔木树种的区位环境适宜性研究中涉及的指标有30多个,其中生长类指标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生物量、郁闭度等;水土保持类指标包括林冠截留率、土壤入渗率,林地减沙率等;防风固沙类指标包括对风速、蒸发量、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的影响指标、改良土壤能力、固沙能力等;经济效益类指标,包括年均收入、产投比、投资回收年限、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等。根据“适地适树”树种适应性评价原则,不同树种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取的评价指标也不同。目前,筛选指标的方法主要是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综合这几种的评价方法,这形成的树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观成分较多。另一方面,评价树种对单一环境因子或对多重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性,参评指标往往有多个,而且指标的量化是难点。目前类似这样具有模糊概念的问题一般是从模糊数学角度出发,常用层次分析法、灰度关联法、打分法、多目标决策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和灰度关联法具有可靠的统计学基础,可以充分体现树种各个性状的全部信息,但在权重系数确定的过程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误差。
综上所述,树种选择一直是营林造林的难点之一,树种的选择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败,也决定着所造林木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树种适应性评价往往只是根据经验性判断,这种判断不仅存在人为的差异,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免给决策造成偏颇。因此,科学、综合地选取评价因子,合理选择评价因子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全面评价树种的生态适应性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过程中指标性不明确、量化程度不够、误差较大等诸多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等级评价方法,通过明确指标的选择,对每个指标进行分级,提出了生态适应性等级计算的具体公式。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等级评价方法,步骤如下:
(1)实地调查方法
A、同一试点、不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调查方法:
在研究地选择要研究的森林类型,在典型地段采用若干20 m×20 m 的取样面积作为样方进行调查,选取了当地代表性树种所对应的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每个树种随机选取10株树木进行树高、胸径、活枝下高的测量,同时记录每一株树的冻害表现、旱害表现、虫害表现、冠势表现、树皮表现、干形通直表现,以径干受害的轻重作为适应性强弱的主要标志;
B、同一树种不同品系的生态适应性调查方法
在研究地选择要研究的森林类型,在典型地段采用若干20 m×20 m 的取样面积作为样方进行调查,选取了待调查树种所对应的森林类型进行调查,该树种的每个品系选取10株树木进行树高、胸径、活枝下高的测量,同时记录每一株树的冻害表现、旱害表现、虫害表现、冠势表现、树皮表现、干形通直表现,以径干受害的轻重作为适应性强弱的主要标志;
C、同一树种在不同试点的生态适应性调查方法
在每个试点的典型地段采用若干20 m×20 m 的取样面积作为样方进行调查,每个试点随机选取10株该树种进行树高、胸径、活枝下高的测量,同时记录每一株树的冻害表现、旱害表现、虫害表现、冠势表现、树皮表现、干形通直表现,以径干受害的轻重作为适应性强弱的主要标志;
(2)数据处理及适应性等级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2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运站智能交通系统
- 下一篇:礼品式广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