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24769.9 | 申请日: | 2015-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6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85 | 分类号: | H04N21/485;H04N21/443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凌峰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系统 电视 参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技术,特别涉及电视显示屏参数选择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智能电视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对于无操作系统的传统电视依然在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提高电视图像显示效果,降低整机生产成本,各个电视生产厂商在无操作系统电视生产中会使用到不同厂家的显示屏,而对于不同型号的显示屏都需要有一套符合规格书的屏参数来适配。同时,为了保证相同厂家出厂的同系列电视整机画质效果的一致性,也需要对不同型号的显示屏进行画质参数调整。此时,屏规格参数及画质参数就需要严格的匹配。
目前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做法是,针对不同型号的显示屏,软件完全独立成一个升级文件,从而保证显示屏规格参数及画质参数匹配。然而这种做法就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加工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的显示屏来更换不同的软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无操作系统电视中,针对不同型号的显示屏采用不同的软件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浅度分离各种画质参数及其对应的显示屏规格参数,建立对应数量的结构体用以保存这些数据;
步骤2、将这些结构体建立结构体数组,并为其设立屏索引值,关联与其对应的结构体;
步骤3、建立用于更改当前使用的屏索引值的用户接口;
步骤4、使用时,电视开机初始化时,根据当前使用的屏索引值,调用结构体数组中对应的结构体,获取其中的画质参数与显示屏规格参数,以此来初始化电视的各个功能模块。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画质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白平衡参数、动态对比度参数、Gamma数据、色矩阵数据及清晰度与色调的非线性参数。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一个结构体中保存一个画质参数与对应的一个显示屏规格参数。
具体的,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将这些结构体建立结构体数组;
步骤22、建立枚举类型,并以显示屏名称作为枚举成员,并建立对应的屏索引值,将屏索引值与枚举类型中的枚举成员相关联,每一个屏索引值仅对应一个枚举成员;
步骤23、将每一个枚举成员作为结构体数组的索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再进一步的,步骤22中,所述屏索引值为指代显示屏类型名称的数字编码。
具体的,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4、将这些结构体建立结构体数组;
步骤25、建立枚举类型,并以显示屏型号编码作为枚举成员,显示屏型号编码作为屏索引值;
步骤26、将每一个枚举成员作为结构体数组的索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再进一步的,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7、将这些结构体建立结构体数组;
步骤28、建立枚举类型,并以显示屏名称作为枚举成员,显示屏名称作为屏索引值;
步骤29、将每一个枚举成员作为结构体数组的索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方案中,通过上述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可以使多个采用不同型号显示屏的电视使用同一种软件,由于可以通过用户接口更改屏索引值,从而保证了图像的画质效果,提高了软件对不同型号显示屏的兼容性,且工厂生产时,即使所使用的显示屏型号不同,也不需要更换软件,从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为:首先浅度分离各种画质参数及其对应的显示屏规格参数,建立对应数量的结构体用以保存这些数据,再将这些结构体建立结构体数组,并为其设立屏索引值,关联与其对应的结构体,然后建立用于更改当前使用的屏索引值的用户接口;在使用时,电视开机初始化时,根据当前使用的屏索引值,调用结构体数组中对应的结构体,获取其中的画质参数与显示屏规格参数,以此来初始化电视的各个功能模块。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操作系统电视的多屏参选择方法中,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浅度分离各种画质参数及其对应的显示屏规格参数,建立对应数量的结构体用以保存这些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4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