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22725.2 | 申请日: | 2015-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秉汇智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41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厨房 垃圾 处理机 | ||
1.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包括进料系统(6)和过滤系统,所述进料系统(6)和过滤系统均设置在机架(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真空转鼓(19)、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所述真空转鼓(19)安装在机架(11)上,真空转鼓(19)在驱动系统(14)的驱动下转动,第一滤布(1)的一端绕过真空转鼓(19)和多个第一导向辊(20)后与其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的环状,第二滤布(2)的一端绕过真空转鼓(19)和多个第二导向辊(21)后与其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也形成封闭的环状,在与真空转鼓(19)接触的部分第二滤布(2)覆盖在第一滤布(1)上形成过滤夹层,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同向运动,第一滤布(1)与第二滤布(2)在真空转鼓(19)顶部分离,分离后第一滤布(1)设置有一段水平段作为出料端;
进料系统(6)从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绕上真空转鼓(19)前形成的夹层开口(17)中加料,所述加料系统(6)与为加料系统供料的破碎装置相连,所述破碎装置包括左平台(31)和右平台(32),所述左平台(31)上固定有进料斗(33)和破碎筒(34),所述进料斗(33)的上端开口为进料口(35),进料口(35)的下端开口为出料口,出料口与破碎筒(34)的内部相连通,破碎筒(3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调节装置(36),多个调节装置(36)并排压装在破碎筒(34)的外壁上,每个调节装置(36)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左平台(31)的底部,调节装置(36)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37)与左平台(31)的底部相连,调节装置(36)在复位弹簧(37)的作用下紧压在破碎筒(34)的外壁上,所述破碎筒(34)的两个端面之间安装有破碎辊(38),所述破碎辊(38)置于破碎筒(34)内的部分连有多个破碎锤(39),多个破碎锤(39)均布在破碎辊(38)上;
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20)和多个第二导向辊(21)均安装在机架(11)上,机架(11)上还安装有调节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松紧度的张紧装置;
所述机架(11)上还安装有调整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运动方向的纠偏装置;
所述真空转鼓(19)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真空室(12),由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重叠过滤夹层覆盖的真空室(12)处于开启状态,由第一滤布(1)和第二滤布(2)重叠过滤夹层不覆盖的真空室(12)处于闭合状态,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由真空吸口(13)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滤布(2)在绕上真空转鼓(19)之前通过若干个第二导向辊(21)形成一段重力脱水区(22),进料系统(6)设置在重力脱水区(22)的上方,重力脱水区(22)的下方设置有滤液收集槽(9),滤液收集槽(9)收集的滤液通过滤液排放管(18)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布(1)缠绕在真空转鼓(19)的1/2~4/5圆周上,可根据脱水物料要求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转鼓(19)上设置有两个真空吸口(13),所述两个真空吸口(13)交替对真空转鼓(19)抽真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第一张紧气缸(5)和第二张紧气缸(16),所述第一张紧气缸(5)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1)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张紧辊,所述第一滤布(1)紧压在第一张紧辊上,所述第二张紧气缸(1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1)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张紧辊,所述第二滤布(2)紧压在第二张紧辊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厨房餐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第一调偏气缸(3)和第二调偏气缸(15),所述第一调偏气缸(3)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1)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调偏辊,所属第一滤布(1)紧压在第一调偏辊上,所述第二调偏气缸(15)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1)上,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调偏辊,所述第二滤布(2)紧压在第二调偏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秉汇智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秉汇智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27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