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02430.9 | 申请日: | 2015-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慧;石可颂;孙波;魏大钧;陈阿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S10/10;H02S10/20;H02J3/32;F25B29/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再生能源 热电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电模块和冷/热模块;所述电模块连接在交流母线上,冷/热模块由储热水箱作为能量中转装置;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行于冷热电三联供运行模式或者热电联供模式;
所述电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燃气内燃发电系统、蓄电池组以及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和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太阳能发电系统依次串联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后接入交流母线,风力发电系统依次串联A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后接入交流母线,燃气内燃发电系统直接接入交流母线,蓄电池组经双向DC-AC变换器后接入交流母线,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与交流母线相连,交流母线经PCC与配电网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热模块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燃气内燃机、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储冷水箱、烟-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Ⅰ、水-水换热器Ⅱ、蓄水池以及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燃气内燃机与烟-水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Ⅰ分别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Ⅰ分别与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和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蓄水池连通后,分别与烟-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Ⅰ、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和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连通;
所述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与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和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分别连通,所述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一端依次串联连接水-水换热器Ⅱ、储冷水箱后接入空调系统,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另一端与冷却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溴化锂制冷机冷冻水经水-水换热器Ⅱ后回流,形成A侧循环;所述水-水换热器Ⅱ与储冷水箱连通,形成B侧循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的驱动热水由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提供,通过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的热水做功后温度变低,通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以提供生活卫生热水或者再次加热升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系统运行于冷热电三联供运行模式时,风力发电系统与太阳能发电系统始终工作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燃气内燃发电系统在并网运行时采用PQ控制,在离网运行时,由燃气内燃发电系统和蓄电池组共同为系统提供电压频率支撑,其中以燃气内燃发电系统为主,蓄电池组起辅助过渡作用;
将烟-水换热器输出热水温度在设定温度A以上的通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存储;将太阳能集热器输出的设定温度A以上的热水通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存储,将太阳能集热器输出的设定温度[B,A]范围内的热水通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存储;将燃气内燃发电系统经水-水换热器Ⅰ产生的设定温度B以上的热水通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存储;
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向溴化锂制冷机提供驱动热水,同时根据负荷状况提供生活卫生热水,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提供生活卫生热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其特征是,系统运行于热电联供模式时,溴化锂制冷机停止运行,联供系统仅提供电、热两种能量形式;与冷热电三联供运行模式相同,风力发电系统与太阳能发电系统始终工作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燃气内燃发电系统在并网状态下采用PQ控制,在离网状态下,由燃气内燃发电机组与蓄电池组共同为系统提供电压频率支撑,其中以内燃发电机为主,蓄电池组为辅;
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顶端为热水入口,底端经管道连接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顶端,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Ⅰ满水时,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才有热水进入,热水的使用顺序则是优先使用可变功率电储热水箱Ⅱ中的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24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