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71367.7 | 申请日: | 2015-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瑞;杨林林;赵兴峰;郑福海;刘梦军;赵光;司凤华;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瑞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24;E04G21/2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 地址: | 2522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冬季 施工 加热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冬季施工加热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将下降到5℃以下,工程施工进入冬季施工阶段,工程施工必须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进行,砌墙、抹灰等施工必须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在采取措施后,可以进行。但是混凝土在低温凝结过程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受到阻碍,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混凝土初期受冻其强度虽能增长,但是后期强度却很难达到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冬季施工往往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无氯防冻剂,用热水拌制,提高混凝土标号等措施,克服混凝土因受冷造成混凝土实际强度的降低;或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取加热方法,保证混凝土连续5~8天温度在5℃以上,而在实际施工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物施工中很难实现,传统加热方法是加热混凝土所在的空间空气,热量浪费大,加热效果差,而且用传统加热方法施工,混凝土比设计至少提高一个标号。
申请号为20131012031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冬季混凝土电加热带辅助养护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首先支撑模板,完成现浇构件的钢筋安装、预埋件放置焊接工作以后,在现浇构件内铺设电加热带并用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2)检测电加热带完好后,浇筑混凝土,在现浇构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覆盖完成后,给电加热带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温度维持在5~8℃。此方法存在下述缺陷:1.电加热带预设在现浇构件内,浇筑完混凝土后,不能取出,在对现浇构件的混凝土加热时,需要大量的电加热带,成本较高;2.在现浇构件内铺设电加热带并用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电加热带较难铺设,而且浇筑混凝土时会对电加热带的位置产生影响;3.浇筑混凝土时极易对电加热带产生破坏,电加热带破坏后不能修复,无法使用;4.检测电加热带完好后,对电加热带通电,而加热的时间一般需要5~8天,由于电加热带通过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电加热带在加热的过程中一旦漏电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能够符合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温度的要求,提高混凝土强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绑扎现浇构件的钢筋,支护模板,在现浇构件内预设塑料管并将塑料管固定;
(2)向塑料管内放置电加热带,浇筑混凝土,通过给电加热带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保持在5℃~15℃。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在竖向现浇构件内预设竖向塑料管,所述竖向塑料管的下端密封、上端高出模板。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竖向塑料管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电加热带的上方。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水平现浇构件时,在水平现浇构件内预设横向塑料管,所述横向塑料管两端翘起并高出侧模板。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横向塑料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在竖向现浇构件内预设竖向塑料管,在竖向塑料管内设置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电加热带连接的导线从竖向塑料管的底端穿出并与电源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竖向塑料管内电加热带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随着电加热带移动的密封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相邻竖向塑料管通过接头固定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对电加热带通电之前,在现浇构件的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电加热带为自限温电加热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绑扎现浇构件的钢筋,支护模板,在现浇构件内预设塑料管并将塑料管固定;(2)向塑料管内放置电加热带,浇筑混凝土,通过给电加热带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保持在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瑞,未经刘明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倾角的大跨度屋面高支架支撑系统及其滑移施工方法
- 下一篇:可调式钢管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