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45094.9 | 申请日: | 2015-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1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伊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
背景技术
现今的电子产品广泛地采用高压半导体元件。随着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的产品的需求,结合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以及双极接面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特性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已成为业界主流。
为了避免高压半导体元件的边缘处的电压击穿,上述元件设置有终端结构(termination structure)。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可提升元件效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型的基底、具有第二导电型的半导体层、具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的至少一第二掺杂区、介电层以及第一导体层。基底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半导体层配置于基底的前侧。第一掺杂区配置于第一区的半导体层中,其中第一掺杂区的掺杂深度随着远离第二区而逐渐减少。至少一第二掺杂区配置于第一掺杂区中,其中至少一第二掺杂区的掺杂深度随着远离第二区而逐渐增加。介电层配置于半导体层上。第一导体层配置于介电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型的基底、具有第二导电型的半导体层、具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的至少一第二掺杂区、介电层以及第一导体层。基底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半导体层配置于基底的前侧。第一掺杂区配置于第一区的半导体层中,其中第一掺杂区的掺杂浓度随着远离第二区而逐渐减少。至少一第二掺杂区配置于第一掺杂区中,其中至少一第二掺杂区的掺杂浓度随着远离第二区而逐渐增加。介电层配置于半导体层上。第一导体层配置于介电层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30、40:半导体元件
100:基底
100a:第一区
100b:第二区
102:缓冲外延层
103:外延层
104:漂移外延层
106、400:第一掺杂区
107:界面
108、200-1~200-6、402:第二掺杂区
110:介电层
112:第一导体层
114:通道阻挡层
116:第三掺杂区
118:第二导体层
120:保护层
404:第四掺杂区
具体实施方式
终端结构可使用单一个围绕主动区的环状的(ring-shaped)掺杂区。然而,空间电荷(space charge)可能会穿透进入终端区中,进而降低终端结构的效能。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颖的边缘终端结构的半导体元件,其中终端结构可包括一接面终端延伸(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JTE)区域,其可由一第一掺杂区与至少一第二掺杂区所组成,第一掺杂区具有随着远离主动区而线性降低的掺杂轮廓(linearly-degraded doping profile),第二掺杂区具有随着接近主动区而线性降低的掺杂轮廓,且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具有不同的导电类型。此种JTE区域可使JTE的表面区域附近的空间电荷效应有效地降低。因此,可有效减少终端区的表面区域中的电场,进而可改善元件的效能。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10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型的基底100、具有第二导电型的半导体层(例如可为外延层103)、具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掺杂区106、具有第二导电型的至少一第二掺杂区108、介电层110、第一导体层112以及第二导体层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5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量系统以及方法
- 下一篇:带输入功能的有机场致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