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污染物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35824.7 | 申请日: | 2015-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锋;王凯;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污染物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污染物净化装置,属于环境保护中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城乡河道因污染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多数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造成了严峻的环境生态形势。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以及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通常要通过机械曝气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但是,如果对河道水体提供人工机械曝气的话,由于水体量巨大,曝气所需的动力费将会非常高。
生物滤床是生物处理的一种,由砂、砂砾或其他滤材为介质所构成,凭借附着于滤材上的生物膜作用可以分解流经滤床废水中污染物。一般经生物滤床的处理水,不需再经沉淀单元即可放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解河水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并能对河水曝气充氧的河道污染物净化装置,该装置无需动力、免维护。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竖直空心管,竖直空心管上段位于河道水面之上,竖直空心管的下段伸入河道水面下,在竖直空心管的顶部是2~4个折弯空心管,2~4个折弯空心管的一端均从竖直空心管的顶部开口伸入竖直空心管内并被固定在竖直空心管内,折弯空心管自伸出竖直空心管顶部开口处向下折弯,竖直空心管的顶部开口密封;折弯空心管下方是一个在水面之上的锥形筒,锥形筒与竖直空心管通过轴承联结,锥形筒外侧表面上设置台阶;锥形筒的下边缘向外水平延伸有一平台,平台上开有漏水孔,在平台上表面上固定接种有微生物的多孔填料;在平台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溢流堰;在水面下的竖直空心管的下段上固定连接叶片;锥形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架的上端,支架的下端垂直向下固定在河道底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后具有的优点是:(1)整个过程无需动力,成本小;(2)既可以给水体充氧,又能净化水体;(3)通过加长空心管组,可以处理较深的水,不仅仅处理河水表面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河道污染物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叶片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竖直空心管;2.折弯空心管;3.叶片;3-1.固定板;3-2.转动板;4.锥形筒;5.台阶;6.平台;7.漏水孔;8.多孔填料;9.溢流堰;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河道污染物净化装置包括一个竖直空心管1,竖直空心管1上段位于河道的水面之上,竖直空心管1的下段伸入河道的水面下。在竖直空心管1的顶部固定安装2~4个折弯空心管2,这2~4个折弯空心管2沿竖直空心管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这2~4个折弯空心管2的一端均从竖直空心管1的顶部开口伸入竖直空心管1内并被固定在竖直空心管1内,折弯空心管2自伸出竖直空心管1顶部开口处向下折弯一定角度α,折弯角度α是竖直空心管1与折弯空心管2之间的夹角,折弯角度a为50~60°。折弯空心管2固定后,将竖直空心管1的顶部开口完全密封,与外界气压隔绝,以便旋转的竖直空心管1内部产生负压。这2~4个折弯空心管2与竖直空心管1拼成伞骨架的形状。
在折弯空心管2下方是一个锥形筒4,整个锥形筒4在河道的水面之上,锥形筒4与竖直空心管1这两者通过轴承联结,锥形筒4通过轴承同轴套装在竖直空心管1上。锥形筒4的上端是小端,小端封闭,下端是大端。在锥形筒4外侧表面上设置台阶5,台阶5由锥形筒4的上端小端部位连续地设置至大端部位,台阶5面逐渐地下移至大端部位。通过合理设置锥形筒4的锥角以及外径,使从折弯空心管2落下的水尽量全部落在最上一层的台阶5之上。
锥形筒4的下边缘向外水平延伸有一平台6,平台6上开有漏水孔7,漏水孔7是上下贯通的通孔。在平台6上表面上固定接种有微生物的多孔填料8。在平台6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溢流堰9,溢流堰9与平台6相垂直。锥形筒4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架10的上端,支架10的下端垂直向下伸至河道底部并被固定在河道底部,支架10有三根,沿锥形筒4的圆周均匀布置,使锥形筒4被牢固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5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污染生物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菌负电位球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