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026322.8 | 申请日: | 2015-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4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佩华;张惠芳;沈为;朱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1B9/00 | 分类号: | A41B9/00;A41C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舒适 无缝 内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服装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缝塑身内衣是采用专用的无缝内衣针织机生产的一次成型针织内衣。它运用无缝加工技术,从纱线到内衣,使胸、腰等部位不同组织间无需接缝,集舒适、塑身、时尚、变化于一身。为达到塑身效果,大部分无缝塑身内衣均引入弹性丝编织,结合组织结构变化,塑身效果好。但若组织结构中采用具有纵条纹效应时,整体显瘦视觉效果好,但易产生线圈纵行歪斜和衣身扭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纵条纹塑身显瘦效应的无缝塑身内衣,且线圈纵行无歪斜现象,穿着舒适,柔软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包括衣身部分和袖身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衣身部分包括胸部部分、肩部部分、托胸部分、收腰部分、腹部部分、背部中央带、下摆和领口,胸部部分、肩部部分、托胸部分、收腰部分、腹部部分、背部中央带、下摆和领口经一次编织成型,所述的托胸部分设于胸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间,肩部部分设于胸部部分的后侧,背部中央带设于肩部部分的下侧,收腰部分设于背部中央带与腹部部分之间,胸部部分和肩部部分的中部形成有领口,收腰部分、腹部部分和背部中央带的下端形成有下摆,所述的胸部部分和肩部部分的上端缝合连接;所述的袖身部分包括袖子和袖口,衣身部分和袖身部分缝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胸部部分和肩部部分采用同种组织结构,托胸部分和收腰部分采用同种组织结构,胸部部分与托胸部分的组织结构不同,托胸部分与腹部部分的组织结构不同,托胸部分与背部中央带的组织结构不同。
更优选地,所述的胸部部分的组织结构为纬平针,所述的托胸部分的组织结构为1×3假罗纹,所述的腹部部分的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所述的背部中央带的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
更优选地,所述的下摆的组织结构为1×3假罗纹,经双层扎口而成,所述的袖子的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所述的袖口的组织结构为1×3假罗纹,经双层扎口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胸部部分上形成有胸部中央褶裥。
更优选地,所述的胸部中央褶裥组织结构为2×2连续8个横列假罗纹。
优选地,所述的衣身部分和袖身部分均由低捻棉纱与氨纶丝线交织而成。
更优选地,所述的低捻棉纱线密度为40S,氨纶丝线的密度为50D。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在无缝内衣机器上编织衣身部分和袖身部分,将衣身部分和袖身部分进行后整理,将衣身肩部、袖身底部缝合,衣身与袖身在挂肩处缝合,领口处滚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塑身美体:本发明在衣身胸部选用2×2连续8横列假罗纹与纬平针结构实现立体文胸形态,在托胸处选用1×3假罗纹凸显立体文胸;衣身侧面优选1×3假罗纹,具有收腰效应;衣身、袖身主体部分分别采用具有纵条纹外观效应的1×3假罗纹和1×2假罗纹,显瘦且塑身。
(2)手感柔软:本发明优选40S低捻棉纱与50D氨纶交织,由于棉纱捻度低,纱线蓬松,制成无缝塑身内衣后触感柔软,穿着舒适。
(3)线圈纵行直立,无歪斜现象:低捻纱可有效改善织物的纵行歪斜现象,使无缝塑身内衣线圈纵行直立,外观品质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软舒适无缝塑身内衣组织结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6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