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81863.4 | 申请日: | 2014-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5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大石真之;天野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链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链轮及其制造方法。链轮(5)具有圆环状的形状。在链轮(5)的外周面(53)形成用于向履带传递驱动力的多个凸出部(51)。链轮(5)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50)、以构成外周面(5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覆盖基部(50)并包含第二金属的增厚层(52)。增厚层(52)的金属组织在周向上连续形成以将邻接的一对凸出部(51)之间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来说,涉及在外周面形成增厚层的链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履带式行走系统中向履带传递驱动力的链轮在存在沙土的环境下一边与履带的衬套啮合一边旋转。因此,对相对于衬套啮合的链轮的外周面要求高耐磨损性。作为提高耐磨损性的方法,有在链轮的外周面形成增厚层的情况。作为增厚层,可以采用例如在由钢构成的母材中分散硬质粒子的增厚层。增厚层可以通过例如堆焊而形成。在通过堆焊在链轮的外周面形成增厚层的情况下,提出了构成增厚层的焊道形成为在与周向垂直的方向(链轮的齿宽方向)上延伸(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343219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63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平8-47774号公报(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3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47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链轮在形成于外周面的凸出部与衬套啮合而使履带旋转。因此,在链轮的凸出部上作用有使该凸出部在周向上摆动的力。在焊道像上述专利文献1这样形成为在与周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该力在与相邻的焊道的界面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由于像这样的力作用于金属组织不连续的该界面,导致有可能沿着该界面产生龟裂并延伸。当像这样的龟裂产生并延伸时,产生增厚层的剥离,降低链轮的耐磨损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抑制增厚层中龟裂的产生和延伸,提高链轮的耐磨损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链轮是具有圆环状的形状,并在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向履带传递驱动力的多个凸出部的链轮。该链轮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以构成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覆盖基部并包含第二金属的增厚层。增厚层的金属组织在周向上连续形成以将邻接的一对凸出部之间连接。
在本发明的链轮中,增厚层的金属组织在周向上连续形成以将邻接的一对凸出部之间连接。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使凸出部在周向上摆动的力作用而导致在增厚层产生龟裂,提高链轮的耐磨损性。像这样,根据本发明的链轮,能够抑制增厚层中的龟裂的产生和延伸,提高链轮的耐磨损性。
在上述链轮中,上述增厚层的金属组织也可以在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形成。通过将增厚层的金属组织形成为不仅在周向上,在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连续,能够相对于各种方向的力抑制龟裂的产生以及延伸。
在上述链轮中,上述增厚层也可以包括由上述第二金属构成的母相和在该母相中分散的硬质粒子。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形成耐磨损性优秀的增厚层。
在上述链轮中,位于距离上述增厚层的表面在上述硬质粒子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上述硬质粒子也可以在埋入增厚层的状态下排列地配置。通过这样,抑制硬质粒子从增厚层的表面较大突出配置。其结果,抑制在链轮的使用中的硬质粒子的脱落。需要说明的是,硬质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与增厚层的表面垂直的截面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观察到的十个硬质粒子的直径的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1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